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清代传奇人物冯子材:一仗功成彪炳千秋

2009-10-05 17: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黄振南
冯子材(1818~1903年),字南干,号萃亭,是清代一位传奇人物:他经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四帝,活了86岁,近三分之二的人生在军营度过。

冯子材老照片。资料图片

冯子材(1818~1903年),字南干,号萃亭(一作“翠亭”),是清代一位传奇人物:他经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四帝,活了86岁,近三分之二的人生在军营度过;他从45岁开始在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任提督,最后卒于提督任上,任统兵大员数十载而未升迁;他任广西提督近22年,是清代60多位广西提督中任期最长者;他因长期镇压农民起义而为人不齿,却在中法战争中创造惊天动地的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大捷,而成为民族英雄,彪炳千秋。

苦难的童年

冯子材祖上世居广东省南海县沙头圩(今属广州市),清朝乾隆年间,该圩遭受水灾,冯子材的祖父便迁到钦州城外沙尾村定居。嘉庆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1818年8月17日),冯子材在这里降生。当时的钦州,隶属广东。

童年的冯子材,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他4岁丧母,10岁丧父,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孤苦伶仃,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便辍学。为了活命,小小的冯子材不得不随大人贩盐、做木工、捕鱼摸虾、护送牛帮,篱笆房被洪水冲垮后只好住进庙里,饥寒交迫,朝不保夕。

父母双亡后,舅父黎氏欲收养冯子材,被冯子材拒绝,祖孙日复一日地过着凄惨的生活。

冯子材15岁那年,祖母撒手人寰。求生的欲望,驱使流浪街头的冯子材操刀使剑,练就一身好武艺。藉此拳脚功夫,冯子材为人放木排、做保镖,受尽凌辱。

加入清军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反清运动风起云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31岁的冯子材与友人外出做生意,在灵山县境内被天地会刘八部劫持,遂与反清队伍结下冤仇。

从刘八军中脱逃后,冯子材投奔团总黄汝谐,充当勇目,协助黄围剿当地农民起义军,从此成为清朝的统治工具。

但是,黄汝谐贪功吞赏,冯子材绝望之余,率众改投廉州(时属广东,治今合浦县廉州镇)知府,在镇压天地会、围攻廉州的战斗中大显身手。

继之,冯子材奉调高州清剿凌十八义军,因作战勇敢,获八品顶戴,为其升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