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收复新疆之战是维护国家主权,保卫领土完整的一次正义战争。
19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斗争的日趋激烈,中国的边境形势日益紧张。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夺取了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随后便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边疆。1864年,沙俄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侵占了中国西部领土44万多平方公里,并妄图吞并整个新疆。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在英国支持下,建立反动政权。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着被肢解吞并的危险。70年代中后期,清政府在左宗棠等人的积极推动下,胜利进行了收复新疆的战争,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粉碎了英、俄企图肢解和侵吞新疆的阴谋。
1864年,新疆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人民,在陕甘地区回民起义影响下,在天山南北起兵反清,先后攻占库车、乌鲁木齐、哈密、玛纳斯和喀叶噶尔旧城。但是,这些打着反清旗号的武装暴动,一开始就被少数反动封建主窃取了领导权,成为他们搞割据分裂的工具。喀什噶尔的封建主金相印为了兼并汉城(今疏勒),向浩罕汗国求援。洁罕汗国派遣阿占柏率大军于1865年侵入南疆。阿古柏在南疆地区大肆攻城掠地,不断扩充势力,于1867年底以喀什噶尔为中心,成立所谓的“哲德沙尔”伪政权,自称“巴达吾来特阿孜”(意即洪福之王)。到1870年,阿古柏控制了整个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阿古柏侵占新疆期间,对外投靠俄、英和土尔其,对内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沙俄趁机施展狡猾的伎俩,一面以帮助清政府安定边境秩序为借口,于1871年6—7月间,强占中国伊犁地区,名曰“代为收复”;一面悉心笼络阿古柏,于1872年承认阿古柏为“哲德沙尔汗国君主”,同阿古柏签订通商条约,获得许多侵略权益。英国也于1874年同阿古柏签订正式条约,承认阿古柏的“艾米尔”(即统治者)地位及其窃踞地区为“合法的独立王国”,从而取得了在阿古柏统治区通商、驻使,设领事等特权。这样,阿古柏就成了沙俄和英国分裂中国领土的共同傀儡。面对新疆地区这一严重形势,清政府决定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建议,出兵新疆,消灭阿古柏傀儡政权,恢复被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的主权。
光绪元年(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地区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花了近两年时间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作战准备。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从兰州移营肃州,准备发起进攻。当时,清军已有部分兵力驻守在哈密、巴里坤、古城、塔尔巴哈台等战略要地,与敌军相持。4月底,左宗棠命总理行营营务、湘军统领刘锦棠率马步25营分批入疆,经哈密前往巴里坤。至此,清军出关总兵力有80余营,约六七万人。清军按先北后南的方针,决定首先收复南北疆的交通要冲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