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罗马与汉朝那个更强?
经常有人提出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鼎盛时期的罗马军队同鼎盛时期的汉朝军队一旦交锋谁更强?学院派或主流历史学根本不屑于考虑、或者不允许考虑这类问题,因为“正宗”的历史学认为历史研究必须以事实说话,不可以进行“假使”、“如果”等虚拟式思维。只有像笔者这样误入旁门左道者才有兴致作一番比较。我们知道罗马帝国和汉帝国都面临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压力,这点极其相似。罗马帝国征讨日耳曼部落时有几次全军覆没的经历,这和汉帝国李陵、李广利全军覆没差不多。但罗马帝国在同北方民族的对抗中,从来没有将其逐出家园,远迁他乡,而汉帝国在同北方匈奴的对抗中,最终将其逐出故土,落魄西去。另外,被汉帝国打败后流窜到达欧洲的匈奴人,居然还征服了令罗马帝国头疼的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布根第人等日耳曼部落,这些日耳曼部落后来像潮水一样淹没了罗马帝国。以这两个硬指标来衡量,似乎可以大胆判断:汉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同罗马帝国的军队不是同一个等量级的,前者比后者高出两个档次。
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细加品味,不难从汉匈对抗的狼烟中闻出一点当代的气味。也不难从汉匈战前外交谋略中看出,当代中国与外部强大势力交往的影子。由于台独势力这几年的恶性膨胀,由于中国的统一伟业受到外来强大势力的干涉,汉武帝在剧中口口声声“迟早必有一战”的台词是否牵动着国人的心思?历史的表层千变万化,历史深层的法则一成不变,以中国当前所处的世界格局,历史上除了汉、匈对峙以外,那个朝代可以比拟?
汉朝对匈奴的胜利,是“黄老之术”、“儒术”、“法术”交替使用于国家政治的典型范例。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看,是老子权谋中柔弱胜刚强的经典之作,在文、景时期,先以“黄老之术”养精蓄锐于内,以“和亲”之策稳住外部强敌,示敌以弱。待综合国力上升、整军经武,以儒家的“礼制”和法家的“赏罚”成功地将综合国力转换成国防武力,再同外敌展开角逐。当今中国外交“永不称霸”之精髓,在传统上可归属“黄老之术”,即老子所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责任编辑:一花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