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长征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4)

2009-11-27 14:44
来源:《求是》 作者:郑申侠 刘源
1935年5月下旬,为阻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调集兵力加强川西和大渡河沿岸的防守,同时派部队尾追中央红军,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

1935年5月下旬,为阻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调集兵力加强川西和大渡河沿岸的防守,同时派部队尾追中央红军,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5月25日,红军17名勇士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为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但此处高山耸立,水深流急,险滩密布,不便架设浮桥,部队只找到4条渡船。全军数万人马要在几天内全部由此渡河是不可能的,况且国民党追兵正向大渡河昼夜赶进。这样,如何使红军顺利渡河,即成为全局的关节点。26日,毛泽东赶到安顺场,在听取了部队的汇报后当即决定,红军主力火速抢占大渡河上游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据此,部队分左右两路夹河而上,29日抢占了泸定桥并攻克了泸定县城,至6月2日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迷梦。

红军长征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时,国民党军正对陕甘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十五军团接连取得了劳山、榆林桥战斗的胜利,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创造了条件。11月3日,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全军1万余人。然而,蒋介石不甘心失败,调集东北军5个师3万余人,企图乘红军长途跋涉、尚未得到休整和立足未稳之机,一举消灭红一方面军,彻底摧毁陕甘苏区。在此形势下,能否粉碎敌人的进攻,并将敌人打狠打痛,长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进而使红军能够在陕北立足,即成为全局的关节。为此,毛泽东亲自部署指挥直罗镇战役,准备歼灭敌人一至两个师。战斗打响前,毛泽东特别指示各部队负责人,一定要打歼灭战。战斗发起后,又一再嘱咐说:“要的是歼灭战!”在毛泽东的精心指挥下,红军在此次战役中共歼灭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其他敌人则四处逃窜。直罗镇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历史雄辩地证明,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是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就是要学习和运用他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解决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牢固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赢未来战争的信心;就是要根据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谋略和战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郑申侠,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源,军事科学院政委)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