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飞行表演队,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组建于1962年1月25日,当时称“空军护航表演大队”,1987年被重新命名为“八一飞行表演队”,其主要任务是对外迎宾和礼仪特技表演飞行。人员组成非常严格,只有空军飞行员中的佼佼者才能入选。
一、组建历史
1961年秋,印尼总统苏加诺决定访华,提出他的专机进入中国后要求中方出动8架战斗机护航。当时,我国还没有专门执行护航任务的部队。主管政府工作的周恩来总理认为这符合国际礼遇,欣然答应,并立即指示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专办。空军首次为国外元首护航成功后,周总理又嘱咐空军应成立护航表演飞行队。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空军立即着手组建筹备工作。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于1962年2月正式成立。新成立的“八一”飞行表演队,担负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礼仪迎宾和国内重要活动的飞行表演任务。周总理亲临表演队观看飞行表演后,高兴地说:“一次成功的表演,胜过打下一架飞机。”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称赞飞行表演为“国家大礼”。时至今日,表演队已先后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进行过数百场特技飞行表演,成功率达100%,被称为中国的“蓝天仪仗队”。
建国以来,他们先后为92个国家和地区、187个代表团进行了241次飞行表演,先后参加了“802演习”、国庆35周年阅兵、1998年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油装2号演习”、国庆50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成功率为100%。他们曾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两次、集体嘉奖四次,并涌现出170名功臣、模范。
“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项目众多,诸如4机菱形、4机箭形、4机楔形、6机楔形、8机三角形、8机楔形等等,尤其以壮观的9机编队表演而著称,编队规模之大属世界一流水平。其多项表演科目的难度和观赏性可以同发达国家的飞行表演队相媲美。建队近40多年以来,“八一“飞行表演队经受了各种考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空中奇迹。
二、飞行表演队换装大事记
飞行表演是一个国家空军实力的标志。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成立40多年来,历经6次大换装,从歼5时代跨进歼10时代,用愈来愈精湛的表演技艺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航空业发展的轨迹。
歼5时代:蓝天初铺红地毯。
服役时间:1962~1974年。完成迎宾任务56次。
精彩看点:4机编队
基本数据:机长11.36米,翼展9.6米,最大起飞重量60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145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6600米,最大航程1560千米,表演水平八机护航、单机、双机、三机。四机、六机。
历史回放:1962年以前,中国空军没有专门的飞行表演队,遇有外事活动或重大节日需要进行飞行表演活动,都是临时抽调空军部队的飞机及飞行员组成临时编队。1961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华访问,提出要8机护航。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空军某师承担了这一任务。苏加诺来访这天,8架歼击机护航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周总理提议,空军成立一个专门的护航表演单位。1962年2月12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国空军“护航表演大队”正式成立,主要任务是执行对来华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护航任务,并为来华的外国军事代表团进行特技飞行表演。1987年,经总参谋部批准,空军“护航表演大队”改称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歼6时代:故事不多一段歌
服役时间:1974~1980年。完成表演任务54次。
精彩看点:4机编队
基本数据:机长14.64米,翼展9.0米,最大起飞重量8824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45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7900米,最大航程2200千米。表演水平单机、双机、四机。
历史回放:歼6是第二代喷气式歼击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歼6成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角,飞行表演用机也把它作为首选。但由于这种类型的飞机用于表演有着本身无法克服的一些缺陷,所以这一时期飞行表演水平没有明显改观。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这种表演机属于超音速。这段时期应算表演队的过渡期,故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