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历数让人望而生畏的中国狙击枪(2)

2009-12-14 10:1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1997年解放军进驻香港时,士兵在全军率先装备了短小的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与之配套的还装备了一款K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驻港部队开放军营供市民参

1997年解放军进驻香港时,士兵在全军率先装备了短小的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与之配套的还装备了一款K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驻港部队开放军营供市民参观时,曾展出过此种武器,这一世界现役的最小口径狙击枪令军事迷们大感兴趣。

95年中国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K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是中国5.8毫米武器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号称“三师弟”之一(另外两个同门弟子是同口径步枪、轻机枪),也是国内独立研发的第一种狙击步枪。该枪为导气式半自动武器,尺寸在国际上的狙击枪中属最短,质量轻且动作可靠。根据中国土兵的特定身材及素质,设计者合理安排了人机操作尺寸和位置,使其操作方便舒适。

KBU-88式狙击步枪全重4.2公斤(这在世界名国军队现役的狙击枪中眉最低),全长920毫米,瞄准基线长394毫米,弹匣容量10发,装配的白光瞄准镜重650克,最大放大倍率9倍。该枪使用5.8毫米机枪弹和机枪曳光弹,必要时也可使用5.8连米普通弹、普通曳光弹,有效的精确射程为800米,发射方式为单发射,战斗射速10发/分钟。

中国对KBU-88式狙击步枪采用了无托结构设计,这在现代突击步枪的设计中虽是一种流行的难式,在狙击步枪的设计上还较少采用,充分体现仓新精神。由于该枪的机匣与枪托合二为一,小握把设置在弹匣之前,简化了枪体结构,也有利于抵眉射击时减小动力矩,抑制枪管跳动以提高射击精度。

中国轻武器科研机构能研制出KBU-88式这种优良的狙击步枪,主要是借鉴了世界各国使用这类武器的经验,包括本国丰富的实战体会,对枪的戏能主要强调隐蔽、突然,准确。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该枪设计者还吸收国外先进枪械的优长,广泛应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整体外形的枪托、上护盖、下护托三大件均用超韧增强尼龙注塑而成,基本色彩为黑色,既不反光又有较好的手感。此枪沓装有通常在大口径枪和机枪上才装配的两脚架,大大提高了瞄准效果,脚架还采用化学复合成膜磷仕技术,重量轻而结合力强。在枪管内膛,又采用赖向镀铬技术,提高了使用性能和寿命。

同中国军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装备的85式狙击枪相比,KBU-88式的瞄准装置有了很大进步,瞄准镜的倍率由4倍变为8倍,除机械瞄准具外又配有白光瞄准镜。虽然该枪装备后从未参加过实战,不过2001年解放军特种部队在爱沙尼亚参加第十届国际侦察兵大赛时已展示了该枪良好的技术性能。

射击精度是狙击步枪的第一生命。 KBU-88式狙击枪通过优化设计,精心制造枪管,并严格控制枪与瞄准镜的装配工艺,提高了武器的射击精度。通过射击数据检测,其命中率优于85式和苏联的名枪德拉戈诺夫式,与美,德半自动狙击步枪基本持平。

子弹威力是狙击步枪的第二生命。KBU-88式5.8毫米狙击枪虽口径小,据检测证明在800米距离上的侵彻威力优于53式7.62毫米普通弹和7.62毫米北约弹。其平均初速924米/秒,在800米射程内击穿头盔和防弹衣后仍能有效杀伤人员。

狙击步枪的隐蔽性和使用的快速性也是重要战术指标。KBU-88式狙击步枪设置了三道保险机构,确保了安全性。该枪因口径小,噪声和火焰相应也小,加上使用开槽的圆柱形消焰器,大大降低了狙击手射击后被敌发现的可能。该枪重量轻且枪身短,开火迅捷性和适应性好,便于在楼房林立的城市或丛林等视野不开阔地带抓住战机快速发射。发射7.62毫米枪弹的狙击枪于坐力较大,发射于枪身会剧烈跳动并把射手肩部震麻,定神后重新瞄准需要一段时间。KBU-88狙击步枪的后坐力不及79/85式的一半,开一枪后能较快地瞄准再射。

同中国现役的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相比, KBU-88式威力相当,精度又有提高,且克服了85式携行不便的缺点,下一步将换装作为步兵狙击的主要装备。至于对付800米外或轻装甲目标的缺陷,中国军队已用一种新的12.7毫米的大口径狙击枪来解决。

中国出口型97式5.56mm狙击步枪全枪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世界发达国家狙击枪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大口径,相继有不少12.7或14.5毫米口径的枪推出。其设计思想,主要是考虑到7.62毫米的狙击枪难以对付日益增多的轻装甲目标和武装直升机,在袭击时需要用大口径子弹来“一枪制敌”。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