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访美并非肇因于威尔基
威尔基于1942年10月14日回到美国。同年11月26日,宋美龄相继抵达,开始了对美国的长达7个多月的访问。此事是否肇因于威尔基呢?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档案记载,邀请宋美龄访美的是罗斯福总统夫妇,1942年8月22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表示他本人及夫人都非常盼望“蒋夫人能即来敝国”。9月16日,罗斯福夫妇再次致电蒋介石,重申这一邀请。这两次邀请都在威尔基访华之前,可见,宋美龄访美,既非肇因于威尔基,也不需要依赖威尔基的力量。
威尔基确曾积极推动宋美龄访美。根据威尔基的回忆《天下一家》(One World)等资料,可知10月5日,威尔基在和宋美龄的谈话中,曾建议宋美龄去美作亲善访问。10月6日晚,威尔基在和孔祥熙谈话时,又说明其理由是:美国人亟需了解亚洲与中国,中国方面有头脑以及有道德力量的人,应该帮助教育美国人。蒋夫人将是最完美的大使,她有极大的能力,会在美国产生极为有效的影响力。他说:凭借蒋夫人的“机智、魔力、一颗大度而体贴的心,高雅美丽的举止与外表,以及炽烈的信念,她正是我们需要的访客。”威尔基回美后,还曾向罗斯福转达过宋美龄希望访美的口信。但是,威尔基的这些举动,都是在执行罗斯福总统的政策和指示。在很长时期内,美国采取孤立主义政策,漠视中国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威尔基反对日本侵华,对中国友好,积极主张援助中国抗日。在这些方面,他和罗斯福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宋美龄访美,则一是为了向美国人宣传中国抗战,争取美援,二是为了治病。
抗战爆发后,宋美龄即积极投身对外宣传,特别是对美宣传。她积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接见外国记者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国抗战。她的宣传受到美国舆论的重视和高度评价。1942年秋,中国抗战还处于艰难时期,自然有进一步争取美国支援的必要。
同时,这一时期,宋美龄的健康状况恶化也迫使她下决心赴美治疗,抗战初期,宋美龄到淞沪前线劳军,突遇日机空袭,宋美龄的座车在匆忙躲闪中倾覆,宋美龄不幸受伤。自此,宋美龄即长期多病。1942年10月下旬,宋美龄的身体状况日差,蒋介石担心宋患有癌症,决定命宋赴美治疗。同月27日,蒋介石日记云:“妻子体弱时病,而未能发现病因,甚忧。”29日日记云:“妻子体弱神衰,其胃恐有癌,甚可虑也。”30日日记云:“恐妻病癌,心甚不安,决令飞美就医,早为割治。”可见,宋美龄访美也与她和威尔基之间的所谓“私情”完全无关。
这一阶段,蒋介石、宋美龄之间并无感情危机
如果宋美龄和威尔基之间确有“风流韵事”,蒋介石又曾“发怒狂奔”,率兵搜查,那末,他们二人之间一定会发生感情危机,但是,现存蒋介石日记(未刊)却看不出任何蛛丝马迹。
宋美龄访美启程前,蒋介石依依不舍,愁肠百结。如:
11月2日日记云:“今日为妻将赴美,此心甚抑郁,不知此生尚能有几年同住耶?惟默祝上帝保佑而已。”
11月17日日记云:“本日夫妻尤依依不舍,甚以明日将别为忧。惟妻此次赴美,余以关于中美合作、国际与太平洋集体安全等方案交付,敬祝吾妻之能达成使命也。”
11月18日日记云:“本晨五时醒后不能安眠,默祷吾妻此行平安与成功。九时,送妻至九龙坡机场,同上机,送至新津大机场。十二时,送妻登机,见其机大,乘坐必平稳,此心稍安。别时妻不忍正目仰视,别后更觉黯然销魂之情景,心甚悲怆。惟祝上帝赐予生育子女,以补吾妻平生之不足也。”
宋美龄启程后,蒋介石倍感惆怅,于11月19日作诗云:“平时不觉夫妻乐,相别方知爱情长。别后更觉吾妻爱,惆怅不寐苦夫肠。”
宋美龄抵美后,蒋介石仍然思念不已。如:
11月29日日记云:“妻于十八日赴美,临别凄怆,儿女情长,今又获一次经验也。”
11月28日日记云:“妻于二十六日平安飞到美国,并据医者检查,决无癌症,此心甚慰。”
12月1日日记云:“本日为余夫妇结婚十五周年纪念日,晨起,先谢上帝保佑与扶掖成全之恩德,晚,往孔姨宅举葡萄酒恭祝余妻康健。”
12月31日日记云:“惟以妻在美不能共同团圆为念。”
1943年2月4日日记云:“今日为旧历除夕,孤身独影,萧条寂寞,念吾妻与两儿不见。”
类似的记载还很多。如果宋美龄与威尔基有私情,蒋介石又确有所觉,他能写得出上述日记吗?
在蒋介石和宋美龄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有过两三次感情危机。例如,1940年10月,宋美龄赴香港养病,曾长期拒绝回渝。次年2月4日,蒋介石日记云:“接妻不返渝之函,乃以夫妻各尽其道复之。淡泊宁静,毫无所动。”这段日记表明,蒋宋之间发生了某种矛盾(关于此,笔者将另文分析)。而蒋在宋美龄赴美前后的日记表明,二人之间当时不存在任何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