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
一、最早起来抗击法西斯势力的武装侵略
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兴起,是一种国际现象。1929年开始,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使社会动荡不安。世界上空笼罩着浓重的战争乌云。战争的策源地有两个:一个在欧洲,是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另一个在亚洲,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他们东西呼应,企图夺取世界霸权,奴役各国人民,使人类文明来一个大倒退。
比德、意更早采取大规模侵略性军事行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者。1931年9月18日,他们出兵强占中国的东北。随后,又把战火延烧到长城以南的华北地区。中国人最早地奋起抗击法西斯势力的武装侵略。这以后,意大利法西斯在1935年武装侵略非洲的阿比西尼亚。下一年,纳粹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进军莱茵非武装区;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保卫马德里”激起全世界的关注。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亚洲,空气中到处充满着浓重的火药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又在卢沟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当时西方国家却目光短浅地抱着苟安和观望的态度。这种软弱的态度,使法西斯势力觉得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便能满足他们的野心,更加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很长时间内,除得到一部分苏联空军人员支援外,几乎是独自进行着顽强的奋战。日本军国主义者最初傲慢地认为:中国是一个弱国,武器装备远不能同他们相比,必将不堪一击。他们从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等事件中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以为只要占领中国一些重要城市和交通线,给予中国军队几次大的打击,中国就会屈服。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上奏天皇说:事变只需要一个月左右就可解决。但是,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完全没有看到几亿中国人中蕴藏着的巨大凝聚力和反抗力。它一旦被激发出来,得到正确的领导,任何力量都无法把它征服。
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这个事实面前,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持久抗战中给了日本沉重的打击。1939年10月,日本的泽田茂中将说:“我作为参谋次长,首先从各方面了解了因中日事变的拖延,日本的力量究竟还剩下多少。我认为,从外表看日本是强大的,但恰好像水果从内部腐烂那样,所以是不能长久的,畑陆相也是这样判断的。”兵力和财力的严重不足,迫使它不得不停止在中国大陆的大规模军事进攻,战争进入长期化的相持阶段,这是日本侵略者在发动战争时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二、在战略全局上对法西斯侵略势力的重要牵制
纳粹德国从1938年1月起,就向日本提出缔结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他们为什么要缔结这个条约?目的无非是为了准备战争。希特勒曾坦率地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但是,日本的主要兵力深陷在中国战场的泥淖中,无力他顾,一直拖延着不能作出决定。1939年9月,欧战爆发。1940年6月,法国投降。西方国家陷入一片沮丧中。这年9月,三国同盟条约才正式签订。中国抗日战争在这方面对日本所起的牵制作用,显然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