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重拾历史:文革时期改名热

2009-12-25 09:3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许柏祥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且不说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政治上,经济上的损失,就说说当时人们那些无知的作法和形式主义,现在想起来就觉得有趣与可笑。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且不说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政治上,经济上的损失,就说说当时人们那些无知的作法和形式主义,现在想起来就觉得有趣与可笑。

文革时兴起的改名热潮的主导因素是,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当时在北师大附属中学读高中的宋彬彬,在天安门城楼上为毛主席戴上'红卫兵袖标。毛主席询问她叫什么名子,她回答:'叫宋彬彬。'毛主席说,不要文质彬彬,要武吗!后来宋彬彬改名宋要武,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篇“为毛主席戴袖标和谈活”的文章。

受此影响,改名之风席卷全国。造反派不但自己改名子,还要受专政对象(黑五类,走资派)名字中含封资修意味的人都要改。不但造成了混乱,还出现了许多笑话。

一时间什么张文革,王造反,李红兵,赵卫东,马斗私,冯批修等等和文革有关的“革命词汇”都用来做名子。那真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啊!

当时有位老兄姓苟,叫苟发财。显然名子中含资产阶级思想,马上改名叫“苟卫兵”,有人分析说这名子含有侮辱领袖的意味,狗当卫兵,保卫谁啊!老苟名字没改成,还挨了顿批判!你说荒谬不。

在农村有位出身不好的人,名叫马克西,一个没啥文化的造反派头头找他谈话说:你凭什么叫马克西,跟马克思,中间字相同,别人不知道,还以为你和马克思是一家的呢!得马上改名子,否则要批斗你!老马当场把名子改成“马可西”,才躲过一劫。你说可乐不!

有位造反派,为了表示忠诚,把自己名子改成了“李敬毛”,每当人们叫他名子时,就想到名字的谐音,都偷偷的乐。有位老人暗地里说,'这哪是忠诚呀,纯粹是“狗戴嚼子---胡勒啊”!

还有位成份是地主的老教师,名叫施广礼,他生有四个儿子。名子分别叫:施兴中,施兴华,施兴民,施兴国。有人指出说,四个人的名字最后一个字,连起来读是“中华民国”,中间字用兴字,就是“兴中华民国”。这反动地主,还盼国民党回来呢!这位施老师,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被不断的批斗致死。你说可悲不!

文革中关于名字问题的趣事很多很多,不能一一详述。就说文革期间出生的婴儿,取名字叫“文革”,“红兵”,“卫东”的何止千千万万啊!这些人如今也都40多岁了,在名字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也使人不断回忆起那段历史!

回忆历史,不能只是付之一笑,更重要的,要记得那些惨痛的教训!没有人不会犯错,一个国家,在建国之初,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可能犯一些失误,那么,既然错过,就要真心改过。

(责任编辑:楚吟)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