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岁时,赵眘就被抱养入宫,离开了生身父母,到36岁做皇帝,在深宫中度过了漫漫的30多年时光。之前,他多次被改名,一直没有明确“太子”的身份。
老实说,本来是轮不到他赵眘来做皇帝的。他是宋太祖的七世孙,皇族都快做到平民了。他们老赵家的历史不好说,总之,“斧声烛影”中,太祖皇帝赵匡胤死了,弟弟赵光义继位。从此,太祖一系就被搁浅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靖康之变,金兵把太宗一系的人马全掳了个干净,二圣被囚,只逃出康王赵构。康王受惊的那一年,他的独子又死了,从此断了香火。一个没有继承人的王朝,又怎能传之久远呢?于是,大臣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太祖一系。有人就上书说:“太祖的后代,寂寞无闻,仅同于一般百姓,太祖在天之灵,自然不肯保佑,这就是金人至今还在猖獗作乱的原因。望陛下挑选太祖后代中贤德之人立为后,这样才能上慰在天之灵,下系人心之望!”甚至有出使金国的使臣回来说,金太宗长得酷似宋太祖。于是,人们纷纷传言,太祖要回来夺皇位了。
在金国的紧逼下,朝廷已是风雨飘摇,而传言又是这么难听,揭了他们老赵家的旧疮疤。赵构也没办法了,只得出来说:“太祖大公无私,将皇位传给弟弟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现在朕就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于是,不久便有一胖一瘦两个太祖一系的小孩来到了赵构面前,赵构开始中意那胖小孩。这时,突然跳出一只猫来,瘦的小孩没动,胖小孩却伸脚去踢猫,没想到这一踢,踢掉了赵构对他的好感。而那瘦小孩,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眘。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南侵,朝中多数大臣主张逃跑,赵眘十分生气,主动上书,请求领兵与金兵决战。这时老师史浩提醒他,养父大概要不高兴了。于是,他只得再次上书。请求在皇上亲征时随驾保护,以表孝心与忠心。
第二年,焦头烂额的赵构,撂下抗金还是求和的两难决断,禅位给赵脊。赵构这一生,多次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在金兵的夹缝里捡得一条命,哪还有勇气再直面金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