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细说抗战时期的国军捷克式轻机枪(2)

2010-01-04 11:1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一元一
更换枪管的快捷性 对于轻机枪来说,更换枪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捷克式更换枪管的步骤极为简单, 只要将枪管上的固定环向上转, 脱离闭锁的凹槽

更换枪管的快捷性

对于轻机枪来说,更换枪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捷克式更换枪管的步骤极为简单, 只要将枪管上的固定环向上转, 脱离闭锁的凹槽, 即可向前脱出。 之后反操作把新枪管换入,固定即可。

熟练的射手在射击副手的帮助下,整个步骤只需要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和同类机枪上这个也是极短的。

一般每射击200发,需要更换一次枪管。如果射击频率慢,这个数字可以达到250发。

如此迅速的更换枪管,使得枪火力中断的时间要短的多。

缺陷

现在看来,捷克式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它的装弹量过小

二十发直弹夹对于机枪来说显然过小。二十发的装弹量就意味着,即使是二三发短点射,七八次点射就会射光弹夹,而更换时候必然造成火力的中断。在激烈得战斗中,作为主力支柱得机枪火力是不能中断得。即使必须中断,中断时间也要越短越好。

客观来说,当时各国主力的轻机枪装弹量也并不大。美国的伯朗宁是二十发的装弹,德国伞兵的FG42也是二十发,苏联的转盘枪虽然是四十七发装弹,但是枪的重量要重的多,不利用机动作战。

 

轻机枪的设计思路也并不是长期持续射击,而是通过短点射和长点射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或者对敌人轻机枪进行压制。

至于持续不断的射击,或者对集团敌军进行火力压制都是重机枪的事情(水冷式重机枪可以持续射击数小时)。

装弹量小在当时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由于捷克式更换弹夹过于频繁,造成火力的中断次数显然过高。有经验的老兵往往会乘机冲锋用手榴弹等武器打掉机枪。针对这点,有经验的机枪射手经常在还有三四发子弹时,突然更换弹夹,让日军无法估计更换弹夹的时间。

不过作为机枪来说,装弹量自然是越大越好,英军后期根据捷克式改进的布伦机枪就采用了三十发弯弹夹供弹,火力的持续性强了很多。当然,代价是整枪重量大了很多。

采用上方装弹

主要是影响了射手的视线,我使用过捷克式的改进型布伦机枪。

其瞄准装置不同于一般的枪械,而是斜出枪体的瞄准方式。

虽然并不影响射击的精确性,但是终究影响了射手的视线。

对于机枪手来说,射击视线是非常重要得,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射击得范围。

实战中,机枪的主要威胁除了迫击炮和掷弹筒以外,主要就是对手机枪的压制和隐藏的狙击手。

良好的视线对于轻机枪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的使用

自从中国二十年代开始购买和仿制捷克式以后,捷克式很快成为从中央军到各派军阀的制式装备,中国步兵班中的捷克式都是绝对的火力支柱。

国军的甲种师,一个师一般装备捷克式274挺,平均每团60多挺。

而精锐部队,比如中央军部队德械88师,张自忠将军的老虎师

三十八师,他们的 编制是一连三排九班, 一个班一挺轻机枪。一个整编师装备近700挺捷克式,不过这样的部队在国军中屈指可数。

一般来说,地方杂牌军一个排甚至一个连才有一挺捷克式。

而八路军一般配置还要更差一些。

如此大量得装备并不是偶然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除了自身军工实力极差以外(只能勉强造一些老式步枪和手榴弹),由于军阀混战,还受到西方世界长期的军事制裁和禁运(1919年美国为推动和平解决中国内战,故倡议对中国武器与军火禁运,自1919 年开始直至1929年长达十年之久)。

二战期间的普遍观点是,只有多人操纵的武器才是基层步兵火力的支柱,所谓多人操纵的武器就是重机枪或者通用机枪。

这些机枪使用数百发的弹链或者近百发的弹箱供弹,加上多使用水冷或者气冷,一般可以持续射击数个小时。在一战中,重机枪有过一天击毙数万人的记录(索姆河)。在非洲,殖民地几十个警察,使用二挺重机枪击毙了三千祖鲁土著武士。火力支柱可见一斑。

而对于中国来说,重机枪是极少的。

当时国军主力师每师平均兵员九千六百人,步枪二千多支,子弹每人二十发,轻重机枪只有六十挺,其中重机枪一般只有不到五挺(一个重机枪连)。

如果是杂牌师或者新编师,甚至连一挺重机枪也没有。

由于武器禁运,步枪手枪这些可以通过奸商走私,重机枪火炮之类国外小的兵工厂无法生产,而大的兵工厂考虑到国际公约,是不会参与走私的。

如果自己制造,当时的中国可以勉强产生一些步枪和手枪,而对于重机枪等武器的生产,中国的军工企业是无能为力的。现代作战不同于一战以前,单靠步枪和少量自动手枪形成的火力是根本无法满足实战的需要的。

至于重机枪的机构复杂,与其说是枪,不如说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中国落后的工业是无力大量仿造的。

捷克式轻机枪一诞生,立即就被目光敏锐的中国人发现。捷克式的可靠性极强,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也可以从容使用。加上只要及时更换枪管,可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几乎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

而它的价格较低(比重机枪低多了),仿制比较容易,弹药又可以通用,可以大量生产,有效的弥补了中国军队对火力的极端需求。

在实战中,防守时,捷克式是中国步兵班排的绝对火力支柱。中国军队有句老话,叫做老兵怕机枪。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捷克式而言,一般的重机枪的扫射,老兵并不在乎,因为是重机枪概略射击,老兵凭借经验有躲闪的余地。但是对于捷克式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瞄准射击,无论有多高的军事素质也无法躲闪。

进攻时,捷克式可以随着步兵迅速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实战中,机枪还可以由射手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射击。

它是进攻和防守难得的利器。

加上捷克式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弹药方面也不成问题。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简直是完美的武器。

各派军阀和中央军八路军都把其视为珍宝,一把捷克式经常使用很多年,即使枪身和二脚架损坏,也舍不得丢弃。

在抗日战场,由于国军在重武器方面和日军有着天壤之别,几乎可以说是装备炮兵的西部牛仔和手持弓箭印第安人的战争。

国军虽然也装备少量重机枪,但是日军配有很多步兵炮和掷弹筒等轻型火炮,一般国军的少量重机枪在战斗中很快就会被日军摧毁。而国军轻便可以迅速转移阵地的捷克式就成为中国士兵手中的法宝。

在实战中,捷克式在和日军歪把子机枪对射中占尽上风。即使是装备差劲的八路军或者国军敌后游击队的捷克式,也让日军十分提防。如果不能确定将国军的轻机枪摧毁,日军一般是不会冲锋的,因为如果此时冲锋,会承受重大的伤亡。

可笑的是,日军士兵在实战中,很快认识到捷克式的优势。日军基层部队很多士兵都使用缴获的捷克式。

东史郎在日记中,有一次在夜里执勤,由于兵力不足,他们就使用了二挺缴获的捷克式机枪,但是由于国军缴获的战术。东史郎班里的士兵不但没有制止国军的夜袭,还误伤了自己的一名士兵(此人还是日军著名大学的学生)。

性能指标

口径:7.90公厘

枪全长:1,165公厘

枪身重:9.0公斤

瞄准基线长:568公厘

枪管长:602公厘

来复线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发/分

装弹具式样: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20发

自动方式:汽退式

冷却方式:气冷

(责任编辑:楚吟)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