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探索中苏的决裂:毛泽东嘲古巴危机中的赫鲁晓夫是胆小的投机者(一)

2010-01-07 10:5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一元一
《毛泽东传(1949-1976)》在“三十一、中苏论战”一章中写道:“一九六二年十月,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中,和美国一度剑拔弩张,在这场危机过后,很快就迁怒于中国

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首版、由逄先知和金冲及两位著名党史专家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在“三十一、中苏论战”一章中写道:“一九六二年十月,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中,和美国一度剑拔弩张,搞得十分紧张。但在这场危机过后,很快就迁怒于中国。十二月十二日,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这个讲话,成了苏联指挥一些党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

在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危机)后,苏联为何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指责中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原则立场,到底中国在该危机中采取了什么原则立场?对此,《毛泽东传(1949-1976)》中没有提及。笔者带着疑惑,又查阅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于1994年12月首版的《毛泽东外交文选》,从中惊奇地发现:在古巴导弹危机当年,文选收入的只有毛泽东同日本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理事长安井郁谈话的一部分,题为《中间地带国家的性质各不相同》(1962年1月3日),谈话发生在危机前9个月;令人费解的是,《毛泽东外交文选》全书并没有提到古巴导弹危机这一曾经把人类推向核战争边缘的惊心事件,更别说中国政府和毛泽东在这一危机中的原则立场了!笔者又去查阅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首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军事历史分册,结果竟然发现:没有“古巴导弹危机”或“加勒比海危机”词条。

为什么?为何在《毛泽东传(1949-1976)》、《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对古巴导弹危机讳莫如深?带着疑问,循着《毛泽东传(1949-1976)》“中苏论战”一章提供的线索,结合查阅大量当年的《人民日报》,笔者一步步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一、赫鲁晓夫企图险中求胜,肯尼迪被迫绝地反击,古巴导弹危机揭幕

1959年初,地处加勒比海的古巴发生了革命,以卡斯特罗为首的革命起义军进行了武装暴动,推翻了亲美卖国、贪污腐化的巴蒂斯塔独裁统治,建立了革命政权。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岛国,距美国只有140海里。美国一向把拉美地区视为自己的后院,没想到这次后院起火,美国如坐针毡,于是,便视古巴革命政权为肉中之刺。而苏联却喜出望外,视古巴为击破美国称霸拉丁美洲的桥头堡。

1961年4月,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策划下,制造了著名的“猪湾事件”。由美国海空军提供支持的1400名全副武装的古巴流亡分子在古巴的猪湾海岸登陆,企图突袭并推翻古巴革命政权。结果,这次行动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古巴军队全歼了这些叛乱分子,粉碎了此次行动,美古关系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弱小的古巴不得不寻求外界的支援。古巴看到了美苏之间的深刻矛盾,于是把目光对准了苏联,向苏联政府发出了请求援助的信息。

苏联认为古巴是其在拉美的一个重要阵地,通过对古巴的支援,可以控制古巴,进而扩大自己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并且想借此改变苏美军事力量,尤其是核力量的对比。于是,便决定援助古巴,向古巴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并派出了顾问团。同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十分清楚:古巴距美国仅有140海里之遥,而距苏联却达10000多公里,并且美国还拥有核优势,苏联没有能力在如此遥远的地方和美国对抗。但是,苏联拥有中程弹道导弹,因此决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弹道导弹。1962年6月,苏联和古巴签署了部署苏联导弹的秘密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古巴接受苏联的24个中程和中远程弹道火箭,每个携带两枚导弹和一个核弹头;24个先进的萨姆II型地空导弹发射器;42架米格战斗机和42架伊尔—28轰炸机;加上其他一些海岸防卫武器。这些武器由苏联人掌控,另外派4.2万名军人驻扎在古巴。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