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记录:周恩来为平息中印边界冲突冒险出访印度全过程(二)

2010-01-21 10:1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顾保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获得了独立,中国得到解放。印度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但不幸的是,由于边界问题,中印关系从50年代末走上了曲折的道路。1960年4月

周恩来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联谊会举行的酒会上,同印度新闻工作者交谈

与刚才舌战群儒,大展辩才的情形相左,此时的周恩来,倒真有些腼腆了。他望了望身旁忍俊不禁的陈毅,又摊了摊两手,嗫嚅着说:“这样的问题,我可以不回答吗?”

“不行。”这两个字,居然是上千名记者用不同语言异口同声发出的轰鸣。

周恩来搓了搓两手,说:“好,我回答,我只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生活的……我…”

周恩来的话音未落,台下的掌声、叫好声犹如天边滚过的巨雷,上千名记者全部站起来,跺着脚,拍着巴掌,喉咙里喧泄着各种代表欢乐和赞赏的音符。

这浑杂的持续长达7分钟的雷声里,竟然包括刚才那些曾向周恩来发难的人。

周恩来的这次印度之行,在外交上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使中国不愿意谈判的谣言不攻自破,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愿意解决问题,印度不愿意解决问题,中国取得了主动。一些外国报纸评论道:“周总理的积极态度受到印度和全世界舆论的热烈欢迎。”

为什么印度作为战败者却不打白旗,而是打绿旗呢?周恩来自有他的考虑。打白旗意味着投降,打绿旗则意味着和平。

这次周恩来来访印之后,中国军队从东西两段的实际控制线单方面后撤了20公里,并在撤出的地区停止巡逻,以便使双方军队脱离接触。

 然而,周恩来的和平祈求落空了。

印度军队视中国的和平诚意为软弱可欺,在中国军队后撤的西段地区相继建立了43个侵略据点;在东段越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向北推进,从中国西藏的兼则马尼向西北侵入克节朗河谷三角地带,并不断增设哨所。由于中国军队已单方面停止了巡逻,直到1962年上半年和同年8月才先后发现印度在西段、东段入侵的情况。发现这些情况后,中国政府多次建议中印双方就边界问题进行不附加任何先决条件的谈判。然而,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突然采取重大步骤进行全国总动员,下令清除掉驻守在中国实际控制线以内的中国军队。10月20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的东段、西段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忍无可忍,被迫自卫反击,在东西段都给入侵印军以沉重打击。但是,中国政府从中印和平友好的大局出发,并没有命令战场上已取得有利态势的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反而出人意料地决定立刻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进行后撤。周恩来还命令前线部队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其他军事物资一一造册登记,并讲明,让印军打着绿旗前来领回。

为什么战败者不打白旗,而是打绿旗呢?周恩来自有他的考虑。打白旗意味着投降,打绿旗则意味着和平。这场战争是印军入侵我国领土挑起的,最终以我方自卫反击成功而告结束,让对方打着绿旗领回被缴物资,既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也是表明我们追求和平,愿与印度友好相处的诚意。由此可见,中国始终以两国友好睦邻的长远利益为重。

周恩来还指示,对死亡的印度军队官兵均按印度的礼仪进行火化;对战争中负伤的印军官兵给予医治;对被俘人员给予人道主义的优待,发给路费、日用品、衣服;组织被俘的印军高级军官到内地参观、游览,让他们亲眼目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 1963年 4月,中国方面宣布释放和遣返全部被俘的印度军事人员,并归还在冲突中所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这样做,最初有些同志想不通,思想上结了疙瘩。是呀,为什么打了胜仗,部队要回撤,为什么把已收复的被占领领土又退回去,为什么缴获的武器又还给印方·为什么 ……见此情形,周恩来就耐心地启发大家,要大家从全局、长远的战略上考虑问题,要大家认真贯彻毛主席、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要大家以两国友好睦邻的长远利益为重。他还多次在各种会议上讲解停战、撤军、交还武器弹药的道理,并责成前线作战部队做好下层官兵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周恩来循循善诱的引导下,思想上有疙瘩的同志解开了疙瘩,提高了认识。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政府为争取和平所作的种种努力,也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同情和称赞。反击卫边疆,绿旗示友好,体现了周恩来高瞻远瞩、一切从大局出发的战略眼光。

正如阿联政府领导人萨布里所说:“印度在这次冲突中无论在政治、军事上都打了败仗。”

1964年5月27日,尼赫鲁病逝。周恩来到印度驻华使馆吊唁。他在印度总统的唁电中说:“尽管在我们两国这间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这种不幸的情况终究只是暂时的。我深信,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必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和发展。”

(责任编辑:引花眠)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