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开国中将温玉成: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枪”(2)

2010-02-22 11:1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刘倩
血战南横套 抗日战争时期,温玉成任新四军六师第十八旅旅长兼政委。1941年7月,日伪为了消灭东路地区抗日力量,悍然决定实行清乡.沙洲县作为东路抗

  血战南横套

  抗日战争时期,温玉成任新四军六师第十八旅旅长兼政委。1941年7月,日伪为了消灭东路地区抗日力量,悍然决定实行“清乡”.沙洲县作为东路抗日根据地和苏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重要战略通道,既是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也是日伪进攻的重点。因而一开始,常熟、江阴两县的日伪军倾巢进入沙洲县,仅大小据点就设置了430多个。为了保卫沙洲,保卫根据地的畅通,1941年9月,温玉成率领警卫一团两个连奉命前往,开展反“清乡”斗争。

  温玉成率部刚渡过长江,来到沙洲桥头堡,就被敌人发觉并紧紧咬住。敌人一边派船封锁长江,切断新四军退路,一边调集重兵合围。温玉成带领部队在大新、锦丰沿江地区与敌人周旋,但很快便发现身边到处都有敌人。一次刚向师部发完电报,敌人便到了跟前,甚至在离部队100多米的草丛中有时也有敌人。一晚数战、几经周折,终于等到天亮。

  考虑到地形不熟、地域狭小、敌我兵力十分悬殊,为保存实力,温玉成决定撤出沙洲,到澄西与新四军六师会合。并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突击队,由温玉成带领,于晚上向西南方向掩护突围。午夜时分,部队摸索着来到后塍东面的徐家高桥。该桥下是河面开阔的南横套河,且由于正值大潮汛,长江之水横冲直撞,波涛滚滚,漩涡四起,而桥已被敌人拆毁。即使这样,部队的行动也很快就被桥上据点的敌人发觉,并拼命扫射。附近的日伪军听到枪声,也立刻从西面包抄了过来,情况万分危急。温玉成一面组织强行渡河,一面命令突击队发起反击,以阻挡敌人,争取时间。由于突击队很多人不会游泳而又无任何渡河的工具,大家只得解下绑腿布,缠在腰里,由会游泳的同志拉着过河。大部分同志下河后,由于绑腿布突然断裂,警卫一团政委曹德辉等18位同志,立刻被汹涌的河水吞没并壮烈牺牲。

  见温玉成渡过了南横套,敌人进一步加强了围追堵截。由于道路不熟,突击队大部分指战员一路上纷纷失散。警卫一团参谋长陈新一带领的部分突击队渡过南横套后,因找不到先期渡河的部队,便按照计划直奔澄西方向。谁知,天亮时分在云亭马家村隐蔽时,被200多个日伪军团团包围,经奋力拼杀,但敌众我寡且弹药耗尽,仅有4人突围,陈新一和他的未婚妻、原常熟县委妇女部长朱爱农等全部壮烈殉国。最后,只有少数同志跟随温玉成到达澄西。

  此后,温玉成率部开辟了澄锡虞地区及江高宝地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名闻遐迩的京剧《沙家浜》便是以其十八旅为原型而创作改编的。

  “铁脚师长”走天下

  1943年12月,温玉成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温玉成率100多名干部准备返回华东地区工作,刚行进到太行山区,中央又电报命令他们改变方向,不去华东而去东北。1945年11月,温玉成率部赶到东北找到了陈云及林彪,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序列。很快,温玉成把一个架子团发展成3个团5200多人,编成独立二师并担任师长,投入解放战争。

  温玉成小时放牛、打柴,练就了一双铁脚板。经过战争和长征,更练得健步如飞。快速行军,穷追猛打,也就成了独立二师的作战特色,温玉成则被誉为“铁脚师长”.

  1946年5月的夏季攻势,独立二师攻取盘石后,温玉成得知,敌守备海龙城的第二十一师撤往吉林,在聂家窝铺遭遇独立二师卫生队后,绕道而行。遂立即集合全师主力猛追,途中一天一夜没有吃饭和休息,一些战士累得吐血,但温玉成却一直走在前头,后在双阳县集昌镇追上并歼灭敌人大部。驻在另一村的敌人被惊动狂逃,温玉成再次亲自率领一个团咬牙紧追。又是一天一夜不休息,终于在双沟镇追上并消灭了这股已经累瘫的敌人。一个敌军官感慨地说:“你们真是铁脚板、飞毛腿,我们怎么抵得住这么穷追猛打!”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