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它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该坦克的改进型为62-1式轻型坦克,变型车有79式轻型坦克抢救车和82式军用快速推土机,均已生产和装备使用。由于这类坦克车体较轻,特别适合南方作战使用。
 
  结构特点
  该坦克的主动轮后置,车体用钢板焊接,炮塔为铸造件。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顶部有1个可升降和水平转动的铸造驾驶舱盖,驾驶舱有2个观察镜,配有红外夜视仪。车长、炮手位于战斗舱火炮左侧,装填手位于右侧。车长指挥塔上安装4个观察镜和1个指挥潜望镜。 
 
  该坦克安装1门85mm加农炮,俯仰范围-5°~+20°,右侧有1挺7.62mm口径的并列机枪,随火炮转动。此外,在装填手出入窗座上安装1挺12.7mm高射机枪,驾驶员右侧安装1挺7.62mm航向机枪。 
 
  火炮有立式滑动炮闩,驻退复进机置于其上,发射定装式榴弹、穿甲弹、微旋破甲弹和碎甲弹。 
 
  该坦克的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后部。1台12150L-3水冷发动机横置,标定功率为316kW,标定转速为1800r/min。传动装置有速比为0.7的增速箱、多片式离合器、定轴式变速箱、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在变速箱左面两侧各安装1个多片式转向离合器和侧减速器,减速比为5.1。 
 
  行动部分每侧为5个负重轮,独立扭杆式悬挂,在第一、五负重轮位置安装液压减振器,依靠车前1对球面蜗轮杆调整诱导轮位置来实现履带松紧度的调整。装甲车体前上甲板与水平面成30°夹角,厚度35mm,炮塔的正前方厚度为45mm。 
 
  该坦克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和烟幕弹发射器。 
 
  在改进型62-1坦克上装有激光测距仪,炮塔外部装有围栅,车体两侧安装裙板。 
 
  性能数据
  型号 62式 
  乘员 4人 
  战斗全重 21000kg 
  单位功率 15kW/t 
  单位压力 67.69kPa 
  车长 
  炮向前 8.016m 
 炮向后 7.265m 
  车体长 6.231m 
  车宽 2.850m 
  车高 
  带高射机枪 2.742m 
  至指挥塔顶 2.263m 
  车底距地高 0.450m 
  履带着地长 3.435m 
  履带宽 430mm 
  履带中心距 2.390m 
  公路最大速度 60km/h 
  燃料储备 724L 
  公路最大行程 450km 
  涉水深 1.3m 
  爬坡度 70% 
  侧倾坡度 58% 
  攀垂直墙高 0.7m 
  越壕宽 2.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 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型号 12150L-3 
  类型 4冲程12V水冷直喷式柴油机 
  功率/转速 316kW/1800r/min 
  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