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铁甲依在)
元末反抗压迫的组织主要是红巾军,其民间的联系纽带是白莲教,但元朝的红巾军同其他朝代的起义部队不一样,旗号是一个旗号,但各自为政,即没有全国的统一指挥,也没有全国的战略部署,而且从体系上还分成东西两个系统。
东系统以安徽、河北、河南为中心,首领是韩山童,刘福通,韩山童牺牲后,红巾军推举他的儿子韩林儿,号称小明王,大政主要由刘福通执掌。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由于刘福通起义队伍以白莲教为主,所以中原起义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那真是黄河两岸旌旗猎猎,千里中原烽烟四起。其中在淮南就兴起一支红巾军,由郭子兴、孙德崖等人领导,最后演绎出二百余年的大明江山。
西系统以江汉流域为中心,其首领实际是彭莹玉,他是江西宜春人,祖籍务农,十岁就进入佛寺当和尚,并以此为掩护,游走江湖,鼓动反元斗争,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使彭莹玉成为南方白莲教的教首。彭莹玉可以说是个真正的革命者,一生致力于推翻元朝统治,从不计较职位的高低。1338年彭莹玉组织袁州起义,由于彭莹玉的教首身份,参加起义的人多少都与白莲教有些关系,彭莹玉就推举了白莲教徒周子旺作首领,自己辅佐。起义失败后,彭莹玉逃到淮南继续以白莲教的身份鼓动起义。
1351年在白莲教的影响下,湖北的蕲春又发生了起义,这一次参加起义的有邹普胜和倪文俊,当时起义队伍中有一个教徒叫徐寿辉,原来是个布贩子,为人老实,身高马大,一脸富态像,邹普胜当时的目的可能是让徐寿辉起一个招牌的作用,反正起义的结果是将徐寿辉推举到主子的位子,国号天完,邹普胜任丞相,倪文俊任大将军。
白莲教中有个教规,高级的教徒在名字上可以区分出来,彭莹玉在教内称“彭祖”,下面有一个阶层的教主名字中间泛“普”字,领导蕲春起义的叫邹普胜,而跟随彭莹玉在淮南占山为王的叫赵普胜。
彭莹玉此时在淮南同赵普胜等人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军事割据,但湖北起义以后,考虑到集中力量,就将淮南和湖北的队伍合并,彭莹玉在队伍中只以一个方面军指挥官的身份出现。由于彭莹玉是白莲教的教首,他的意见在红巾军中还是有影响的,但可惜的是彭莹玉在带领西部红巾军同元朝作战时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