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钜鹿之战--以弱击强 以寡敌众(2)

2010-03-11 09:19
来源:中华网 作者:铁骑
这时,秦军仗恃兵多粮足,围攻钜鹿甚急。城中的赵军,矢尽粮绝,危在旦夕。尽管燕、齐、魏等援军已抵达钜鹿附近,并与陈余军会师,但因畏惧秦军,

 

   这时,秦军仗恃兵多粮足,围攻钜鹿甚急。城中的赵军,矢尽粮绝,危在旦夕。尽管燕、齐、魏等援军已抵达钜鹿附近,并与陈余军会师,但因畏惧秦军,互相观望,谁也不敢同秦军交锋。

 

   唯独有已取得指挥权的项羽敢下决心挥师渡河与秦军决战。他率军于十二月进抵漳水南岸后,即委派英布、蒲将军率2万人为前锋,渡过漳水(一说黄河),切断秦军运粮的甬道,分割王离与章邯军之间的联系,使王离军陷入缺粮的困境。接着,项羽本人亲自率领楚军主力渡河跟进,并下令全军破釜沉舟,规定每位将士只带3日干粮,以显示全军上下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

 

   破釜沉舟完毕,项羽立即率领楚军进至钜鹿城下,将王离军团团包围,以雷霆万钧的气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向敌人猛扑过去。楚军将士们奋勇死战,“无不一以当十”,“呼声动天”,将王离麾下的秦军杀得溃不成军。章邯率部援救,也敲楚军英勇击退。项羽指挥楚军连续作战,不给秦军以任何喘息的机会,九战九捷,终于大败秦军。那些交战伊始时,恐惧秦军如虎而作壁上观的诸侯援军,这时见楚军胜局已定,也乘势冲出壁垒,参与对王离军的围攻。这场惊天动地大鏖战的结果是,秦将王离被俘虏,秦军副将苏角身首异处,另一名副将涉间走投无路,被迫自焚而死。楚军取得辉煌的胜利,钜鹿之围遂解。


   项羽在钜鹿之战中所表现的杰出指挥才能和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慨,使各路诸侯无不为之震慑和敬重。这时他们便一致拥戴项羽为诸侯上将军,统一指挥所有集结在赵地的军队。

 

   项羽受命后,即率军对败退中的章邯余部实施战略追击。章邯困兽犹斗,据守棘原与项羽对峙,并派别将司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然而这时秦廷内部早已分崩离析,赵高专权,不但没有抽调兵力援助章邯,反而追究其战败的罪责。这使得章邯进退失据,计无所出。无奈之下,他秘密遣使向项羽求和,但未获应允,只好准备退兵。项羽则乘章邯狐疑不定之际,及时派遣蒲将军率部日夜兼程渡三户津(古漳水渡口,在今河北磁县西南),切断秦军的退路,尔后项羽亲率主力再次大破秦军。至此,章邯完全成为瓮中之鳖,不得已遂率20万秦军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向项羽无条件投降。钜鹿之战的尾声这时也就最终沉寂了下来。

 

   钜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走向最后胜利的关键性一战。它一举全歼了秦军的主力,为刘邦乘虚入关,彻底埋葬秦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命运,影响深远。项羽统率的楚地起义军在钜鹿之战中表现出卓越的战略战役指导优势。这首先是坚决排除了宋义的错误战略方针的干扰,确保北上救赵的战略决策得以实施,从而避免了使反秦武装被秦军所各个击破的危险。第二,抱有破釜沉舟的大无畏胆略和决心,敢于以弱击强,以寡敌众,在精神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敌人。第三,善于分割、孤立敌人,使敌章邯部与王离部之间失去联系,无法互相救援,造成楚军在局部上的优势,为全歼王离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第四,在聚歼王离军的过程中,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不予敌以任何喘息的机会,始终牢牢地掌握住战场的主动权。第五,在胜利化解钜鹿之围,歼灭敌王离“兵团”后,能够及时实施远距离战略追击,将残余的秦军主力章邯部逼到走投无路的困境,迫使其无条件投降。扩大了战果,使得秦王朝赖以镇压起义的军事机器全面崩溃。所有这些,都表明钜鹿之战是一次辉煌的战略决战,其中所反映的起义军及其领袖项羽的优秀作战指导艺术,永远值得后人的称颂和借鉴。

(责任编辑:铁甲依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