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2)

2010-04-01 17:12
来源:中华网论坛 作者:张秀平等
七月,李渊命李元吉留守太原,亲自率军3万,在西突厥兵协助下,向长安进发。长安代王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抵御李渊。李渊南下

  
  七月,李渊命李元吉留守太原,亲自率军3万,在西突厥兵协助下,向长安进发。长安代王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抵御李渊。李渊南下逼进霍邑(今山西霍县),正赶上连雨,军队缺乏粮食,李渊、裴寂准备返回太原,李世民哭谏,他说:“现在正是收获季节,田野到处都是菽谷,何必担心粮食不够?如果遇到抵抗就班师撤兵,恐怕将士解体,大势已去。”李建成支持李世民的主张,也反对退回太原,李渊才同意与隋军在霍邑交战。战斗开始之前,李渊、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太原兵初战不利,李世民从城南率骑兵直冲隋将宋老生阵,从背后夹击隋军。李渊与李世民合击,隋军腹背受敌,遭到惨败,宋老生被杀,霍邑被攻克。随后李渊相继攻克临汾郡和绛郡(今山西新绛县),进逼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关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孙华和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太守萧造投降李渊。
  
  九月,李渊率兵围攻河东(今山西永济县),隋将屈突通固守,久攻不克。裴寂认为应不惜任何代价攻下河东,然后再进入关中,李世民则认为兵贵神速,应该直捣关中。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如果不消灭屈突通而直接入关,那么前面有长安隋军,后面有屈突通援兵,李渊会腹背受敌;如果老师疲兵围攻河东,关中隋军就有充分时间组织有效抵抗,会失去战机。李渊权衡两种意见,各取其长,分兵两路,留诸将围攻河东,牵制屈突通,自己率领李建成、李世民大军攻取长安。李渊率军迅速渡过黄河,派李建成扼守潼关,阻挡关东隋军,李世民自渭北进入三辅,关中各支武装纷纷投降李渊,稳定了关中局势。
  
  十一月,李渊汇合李建成、李世民、刘弘基之兵20余万攻打长安,下令军中,不许侵犯隋朝七庙和代王宗室,违令者夷其二族,遂命诸军攻城,军头雷永吉率先登上城头,京城长安被攻克。李渊在长安迎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任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加封唐王,与民约法12条,废除隋朝苛政,得到了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次年五月,李渊废掉杨侑,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攻克长安,只有短短的5个月时间。原因何在呢?总的形势是隋末农民战争打垮了腐朽的隋朝统治,牵制了隋军大量兵力,使隋朝统治集团无力西顾,关中空虚,不能和新兴的李渊集团抗衡,这是总的战略形势决定的。在攻取长安的过程中,李渊父子运用战术巧妙,如与关东李密联合,拖住隋军无暇西顾,入关后立即屯兵潼关,阻住了隋朝援军。具体战术运用方面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如在攻打河东与进军长安时双管齐下,收效显着。事实证明,这种布署是成功的,长安失陷以后,屈突通看到隋朝大势已去,开城投降了李渊。李渊进军途中秋毫无犯,得到了关中地主阶级支持,减少了阻力,因而能够迅速攻占长安,奠定了兴唐基础。


(责任编辑:花眠)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