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孙武的神勇指挥,从柏举之战到占领楚国国都郢,吴军只用了十天的时间,楚王仓皇而逃。孙武以3万破楚军20万,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新王勾践继位,国内还未完全稳定,阖闾觉得有机可乘,他不听孙武劝阻,在准备不足时就匆忙出兵。结果大败,阖闾也因伤重而丧命。
太子夫差继任吴王后,孙武和伍子胥一起整军备战,在公元前494年终于击败越国。
当时,勾践领兵从水路进攻,夫差则以十万精兵迎战,孙武和伍子胥夜里派出疑兵,在两翼举着火把助势攻击,夜幕中火光照亮了天空,向越军包围过来,加上喊杀声,致使军心动摇,在吴军的猛攻下越军全线溃败,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最后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而是和勾践议和,养虎为患,后来又放勾践回国,纵虎归山。在夫差到北方会盟称霸主后没几年,吴国便被卧薪尝胆恢复元气的勾践灭掉了,夫差也落得个自刎而死的悲惨结局。
孙武虽然帮助吴国建立了霸业,但夫差日渐骄横,不听忠言信谗言,逼死功臣、忠臣伍子胥,孙武见状寒心而退,知道自己想辅佐吴王统一南北的大志已无法实现,为免遭杀身之祸,便隐居深山,修订他的兵书去了。
孙武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最主要的还是他留下的那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这使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的军事家。
孙武的军事理论不仅对现在的军事方面有重要影响,日本还将他的兵法用到了商业方面,1990年还被用来指挥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海湾战争。所以,孙武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一致尊崇为“兵家之祖”是当之无愧的。
五战灭楚
吴王阖闾三年,阖闾与伍子胥、伯率领军队攻打楚国,攻克舒这座城池,并消灭了先前逃亡楚国的烛庸、盖余两人。阖闾想趁势攻入郢都,孙武阻止说:“不行,太劳扰民众,应等待时机。”四年,又伐楚,占领六和潜这两座城池。
六年,楚国派子常、囊瓦攻打吴国。吴国迎击,打败楚军于豫章(今南昌)。占领楚国的居巢。九年,吴王阖闾请教孙武、伍子胥说:“先前您说楚都郢不能攻打,现在如何?”二人回答说:“楚将子常非常贪婪,唐国、蔡国的人都很怨恨他们。大王要是攻入郢都,必须得到唐国、蔡国的支持方可。”阖闾听从他们的建议,动员全部军队,与唐国、蔡国的军队一起向西进军,到汉水岸边驻扎下来。楚国也派出军队抵御吴国,两军夹水互列战阵。吴王的弟弟夫概想攻打楚军。吴王不许。夫概说:“大王已经让臣下统领军队,军队以有利为上策,现在正是时机,为什么还要等待?”于是以他带领的五千人马攻进楚军,楚军大败。于是吴王纵兵追击。等到达郢都,连战五次,五次皆大败楚军。楚昭王逃出郢都。
《孙子兵法》,泽被后世
孙武之所以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指挥的具体战役。而在于他为后世奉献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兵经《孙子兵法》。此书是对上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对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春秋时期先进的社会思想交合的产物,是尚武崇智的齐文化孕育的奇葩,同时也是孙武个人天才和勤奋的结晶。当今,《孙子兵法》不但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军事指挥员们在战场上角逐胜负的武器,而且已登上了一些国家的最高“殿堂”,成为他们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之一;其在非军事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其中智慧,真可谓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责任编辑:水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