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作战不力或者不遵守纪律的人则要受到处罚。戚继光还根据东南沿海地区作战的特点,创立了一种名叫“鸳鸯阵法”的战术,就是让士兵们每12个人编成一队,根据每人年龄、力气、体格的特点,分别使用不同的武器,有的拿藤牌,有的使长枪,有的用短刀,作战的时候,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成为一个坚强的集体。这支军队在戚继光的领导下,不但素质好,有严格的纪律和高昂的斗志,而且掌握了熟练的军事技术和阵法,在以后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天下闻名的戚家军。
公元1561年,有一股倭寇窜到浙江宁海,戚继光得到消息,率领戚家军赶去援救。双方在龙山展开激烈的战斗,戚家军勇不可当,打得倭寇抱着头逃跑。没想到另一股倭寇趁着戚家军离开台州的时候,来偷袭台州。戚继光接到报告,又立刻率领大军急行军70多里,回来救台州。倭寇在离台州不远的花街摆下一字阵,想乘戚家军饥饿疲劳的时候一下子打垮他们。戚继光看到这个情景,就把自己保存多年的一副银甲拿出来,对部下说:“谁能第一个立功,这副铠甲就是奖励。”有一个叫朱钰的勇士一听这话,二话不说,提着一支大铁镗,第一个冲进倭寇阵中,一气杀死了好几个倭寇头目。戚家军其他人见了,也都勇气倍增。倭寇支持不住,调头往回跑,一路上把从老百姓家抢来的金银财物丢了一地,想趁戚家军争夺财物的时候,杀个回马枪。可是戚家军早有规定,每队只许留一人清理战利品,其他人仍然照样杀敌,一直追下去40多里,一共杀死300多人,活捉两个头目,还有不少倭寇都掉在江里淹死了。
倭寇打不过戚家军,不敢再呆在浙江沿海一带,就流窜到福建,同福建的倭寇汇合在一起。1562年,戚继光率领6000戚家军进入福建,不到两个月,就消灭了倭寇在福建的三个主要据点。第二年,倭寇又集中两万多人包围了仙游,戚继光统领明军在仙游城下和倭寇大战一场,杀得倭寇血流成河,地上到处都是倭寇的尸体。从此以后,福建境内的倭患也渐渐平息了。
戚继光平定了东南的倭寇,明朝政府又调他到北方镇守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等地,抵抗鞑靼(蒙古的一支)的入侵。戚继光到了蓟州以后,修筑敌台(类似现在的炮楼),加固长城,还按照当初训练戚家军的方法训练北方的明军,使北方的边防得到加强。到了晚年,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个朋友看到他每次犯起病来,都不住地吐血,夜里还失眠,就劝他说:“你已经功成名就,应该享受一下安乐的晚年,何必这么苦熬自己呢?”
戚继光说:“我是一个武将,武将本来应该战死在沙场上,能活到现在,已经是我的福气了。我守卫千里边疆,就应当让敌人一支箭也射不进来;守卫桥梁道路,就应当让敌人一匹马也不能度过;光大朝廷的恩威,就应当使塞外的部落都心服口服;安定边境民心,就应当使老百姓不再承受征战戍边的痛苦;我还应该把自己一生作战和练兵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留给后人。这是我作为朝廷大臣的职责,也是我一生报国的志向啊!”
戚继光一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他抗击倭寇11年,保护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安全。直到现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还流传着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责任编辑:海阔天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