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桑梓
包先生虽长期旅居海外,但对故乡一往情深,自1984年以来,先后六次到宁波访问,为家乡办学校、建医院、修公路、赈灾民,受到家乡人民的敬仰。
1984年10月,包先生第一次回宁波访问,看到北仑港这个10万吨级码头,觉得这里的航道、陆域、码头设施等条件相当不错,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就向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建议在北仑港搞水运中转,开辟集装箱码头,建设大钢厂和设立保税区。1984年包先生在宁波访问期间,得知宁波连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没有,培养地方建设人才很困难时,当即表示愿意捐款帮助家乡办一所大学。次年10月29日,包玉刚偕夫人专程参加宁波大学奠基典礼。在宁波大学开学典礼上,他明确提出“要把宁波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完整和先进的学府,跻身于全国和国际名校之列。”
为建设宁波北仑钢厂,包先生跑遍了欧洲、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不辞辛苦。包玉刚经常说:“我是宁波的大使,宁波的事也是我的事,我愿帮助宁波跑腿。”
赤子之心
包玉刚积极支持祖国大陆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1980年与中国合资成立国际联合船舶投资有限公司;1979年捐资1000万美元在北京兴建兆龙饭店;捐资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兆龙图书馆。
1985年10月包先生第二次回乡访问时,刚好万里代总理率领国务院各部委办领导人到宁波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包先生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他建议中央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专门研究解决宁波开放和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会后中央研究了包先生的建议,决定成立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并聘请包先生担任顾问。包先生每次出国访问,都要向出访国家介绍宁波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投资环境,动员外国客商来宁波投资开发。
包玉刚是当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基本法的起草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香港的稳定繁荣,为了香港和内地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他奔走于中英双方和香港各界,在促进“一国两制”的贯彻落实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操了不少心。
(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