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现当代·张祥青】赈灾晚会上亿元捐助的背后(3)

2009-03-23 17:2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阚世华
到18岁时,刚刚成年的张祥青结束了铁厂的工作,到三哥当兵的地方——石家庄学习做豆腐的手艺,他期望能做点小生意,摆脱生活的贫困。学习归来,张

到18岁时,刚刚成年的张祥青结束了铁厂的工作,到三哥当兵的地方——石家庄学习做豆腐的手艺,他期望能做点小生意,摆脱生活的贫困。学习归来,张祥青开始一个人单过,他起早贪黑地做豆腐,然而,人生失败的教训却从这里开始。

从南方师傅那儿学来的做豆腐技术并不受当地人欢迎,成本也不低。张祥青在走街串巷时碰到一个同行老前辈,他恳求人家:“大爷,您的豆腐好吃,我学学成不?”善良淳朴的大爷吃了张祥青请的一顿饺子,就收下了这个学徒。迄今,张祥青仍和师傅保持着亲人般的关系。

1991年,靠磨豆腐、卖早点攒起1万元的张祥青夫妇,终于成了万元户。听朋友说倒腾废钢能赚钱,张祥青就把家里的小买卖交给爱人张荣华打理,自己开始介入废钢生意。他怀揣家里仅有的1万元,加上从岳父、哥哥、姐姐那里拼凑来的,共计1.8万元,北上北京。没想到,第一笔生意就把自己的1万元全部赔光。“第一车废钢,人家说‘虽然质量不好但能用,以后给你好的’”,初入商海的张祥青回到唐山一看货,立即明白自己吃了轻信的亏。

天生不服输的张祥青却认为,生意亏了反而要做下去。当时做废钢生意的人很多,关系错综复杂。新加入者很难生存。然而,能在这一行里赚到百万身家的,惟有意志刚强者。当时,张祥青每星期往返北京三趟,从北京押货,傍晚出发,到家已是凌晨三四点,早上七八点就得起来卖货,当天夜里再赶到北京,“累到头发都是躺在炕沿上让老婆给洗”,张祥青言。

1993年,张祥青赚到了300万。随后国内整个钢铁市场低迷,废钢是卖给钢厂做原料的,而很多钢厂纷纷倒闭,废钢卖出去收不回钱,工人半年开不了工资,产业的上下游互为债主,整个行业陷于三角债之中。扛到1995年,张祥青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废钢生意给了张祥青享用一辈子的经验:一条路走久了肯定会死,因为市场就那么大,人越来越多,所以就要变革,寻找新路。

1995年前后,张祥青自己开烧结厂,“仍然走的是捡垃圾的老路子,不同的是目光从首钢垃圾山中的废钢转向烟尘中的铁泥。”这一转折,让张祥青的一条腿迈进了实业的大门。

1998年,张祥青、张荣华成立了河北丰南冀发特种钢材有限公司;1999年,张祥青又在河北成立了现在的唐山市合利钢铁厂。“我们董事长雷厉风行、举枪就打、决断果敢。”荣程联合钢铁集团的一位高管这样评价自己的董事长。而上述两个动作,或许可以被视为张祥青进入实业的标志。

2001年,张祥青的“钢铁帝国梦”迎来了最大机遇,他投资2.8亿收购了天津一家倒闭的钢厂——天津渤海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之后组建了现在的荣钢集团。从获知信息、联系洽谈到最后合同生效,只用了短短的14天,这一速度让业界目瞪口呆。

“当年天津的这个厂子,到处都是芦苇和水坑,众多设备都已锈迹斑斑,周围的村民在厂子里抓野兔,放牲畜。”一位荣钢集团的老员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我一夜睡不着,翻来覆去地考虑将来怎样才能成功,发展的模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张祥青说,当时他把在河北的两个钢厂能动用的资金全部投到了天津。张祥青坚信,未来的钢厂肯定是要临海的。

事实证明,我国的钢铁行业正纷纷向沿海地区布局,铁矿石每年进口量约4亿吨,而在当时,进口量尚不足2000万吨,天津刚刚确定了建设铁矿石大港口的规划。

(责任编辑:猪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