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汗六年(1256年),忽必烈为便于统治中原地区,命刘秉忠在恒州东、滦河北岸的龙岗(今内蒙古多伦附近)兴建都城,三年竣工,命名开平。1259年蒙哥汗在南伐南宋中战死,忽必烈听从张易计策,抢在其弟阿里不哥行动之前,从武昌出发,带着刘秉忠、姚枢、郝经、廉希宪、阿合马、董文忠兄弟等重要谋士,日夜兼程,轻骑奔回北方;公元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设开平府,年号“中统”,取“中原正统”中两字,大有囊括天下之意。1264年又改年号为“至元”,取自《易经》中“至哉坤元”。
至元三年,刘秉忠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命名新都为大都,郭守敬负责都城水系和建筑材料的运输问题,这就是明清两朝的皇城,今天的北京。公元1271年的旧历十一月,刘秉忠领衔给忽必烈上了呈文:“元正、朝会、圣节、诏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礼。”就是说按照忽必烈认可的方案,制订典章朝贺礼仪制度以及命名国号行朝仪的一系列策划工作已经完成,蒙古大汗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原正统的至高尊者。
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随元世祖到上都避暑度夏。同年八月,刘秉忠在南屏山别墅无疾而终,时年五十九岁。元世祖得到丧报,非常吃惊,悲痛不已,他对群臣说:“秉忠事朕三十多年,小心缜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只有朕知道,别人是不会了解的啊。”于是委派礼部侍郎赵秉温护丧,厚葬大都,最终改葬邢州祖茔(今邢台县贾村)。刘秉忠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死后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在有元一代,汉人有这样尊贵荣誉的人,仅刘秉忠一人。
刘秉忠精于周易,能知道前后事。据明朝首辅朱国桢岁著《涌幢小品》记载,明嘉靖年间,刘秉忠墓被盗,内有石刻写明:为盗者李淮。事情传到官府,盗墓者被捕,果然是李淮。古籍记载的准确性有待于考证,但刘秉忠生前博才多学,细查善断,为历来史料所公认证实,也是深受忽必烈信赖和重用的主要原因。
刘秉忠不愧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他不但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而且以《周礼·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之制的一座都城。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新建之城街巷规划极有规律,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除了大小街之外,还有384火巷、29弄通,颇为壮观。元大都奠立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58年才告完工,历时18年之久。元大都城墙周长28公里多,宫殿巍峨,寺庙雄伟,园圃美丽,街道宽敞,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欧洲人马可波罗在他的《行记》中对元大都的详细描述,引起西方人对东方帝国的无限神往。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