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春秋·晏婴】 心怀百姓 廉洁正直也能长寿(3)

2009-03-31 17: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仁厚晏子 心怀百姓 鞠躬尽瘁 晏子身为宰相,食禄万钟,却食不重肉,衣不丝帛,家祭肉不掩豆,连妻妾都穿粗衣步履。他第一次出使晋国,齐侯见他无衣

 

仁厚晏子 心怀百姓  鞠躬尽瘁

晏子身为宰相,食禄万钟,却食不重肉,衣不丝帛,家祭肉不掩豆,连妻妾都穿粗衣步履。他第一次出使晋国,齐侯见他无衣,赐他一件狐裘,他一穿三十年。他用他的食禄,长期供养了五百余户贫穷孤寡,死时却脚穿一双破旧的布鞋,令齐景公抚尸痛哭。他身居高位,却节俭自律,对悠闲富裕的生活不屑一顾,始终惦记民间疾苦,一遇大灾,他能不顾一切,甚至舍弃身家性命去竭力赈济,救黎民百姓于水火。

齐景公即位之初并未重用晏婴,只是让他去治理东阿(山东阿城镇)。晏婴一去就是三年,这期间齐景公陆续听到了许多关于晏婴的坏话,因此很不高兴,便把晏婴召来责问,并要罢他的官。晏婴赶忙谢罪:“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齐景公同意了。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到有许多人在说晏婴的好话。

齐景公大悦,决定召见晏婴,准备重重赏赐。谁知晏婴却推辞不受,齐景公好生奇怪,细问其故。晏婴便把两次治理东阿的真相说了出来。他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人。臣修桥筑路,努力为百姓多做好事,结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富绅们的反对;臣判狱断案,不畏豪强,依法办事,又遭到了豪强劣绅的反对;臣表彰和荐举那些节俭、勤劳、孝敬师长和友爱兄弟的人,而惩罚那些懒惰的人,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徒自然对我恨之入骨;臣处理外事,送往迎来,即使是朝廷派来的贵官,臣也一定循章办事,决不违礼逢迎,于是又遭到了许多贵族的反对。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会遭到臣的拒绝,这自然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这样一来,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散布我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至此,齐景公才知道晏婴的确是个贤才,而深悔自己以前听信了谗言,错怪了晏婴。于是,齐景公将国政委以晏婴,让他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齐景公三年(公元前545年)夏秋之交,一场大雨突袭齐国,整整下了17天。眼看着即将成熟的庄稼,顷刻间便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中。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无情的洪水淹没了一个个村庄,冲走百姓的粮食与财物。人们纷纷扶老携幼往高处逃命。一时间,齐国洪水滔滔,饿殍遍野。

国难当头,齐景公却无动于衷,依然饮酒尽欢,不理政事。晏婴心急如焚,紧急求见景公,请求打开官仓,放粮赈灾。不料连续三次都吃了“闭门羹”,这景公忙于饮酒、观赏歌舞,竟拒绝见他。听到景公府内传出的乐曲与嬉笑声,晏婴怒不可遏。正欲离去时,只见大夫伯遽从里面走出来,便赶紧迎上前询问,谁知伯遽手里居然拿着一张景公命令到民间招纳歌女舞伎之手令。忍无可忍的晏婴骂了一句:“昏君啊!”便转身就走。

回到家里,晏婴命人打开自己家的粮仓,将粮食分发灾民。可平日清廉节俭的晏婴,家中积蓄实在有限,很快就分光了所有粮食。面对众多饥饿的百姓,忧心忡忡的晏婴只得冒死再谏齐景公。

晏婴连车马都不要了,急冲冲地徒步硬闯景公府。面对花天酒地的景公,晏婴大声疾呼:“整整十七天了!淫雨淹没了庄稼,洪水毁坏了房屋。百姓遭灾,缺衣少食。眼看秋寒即至,寒衣欠缺,秋粮无收。可怜老百姓无依无靠,整个齐国哀鸿遍野。可你身为国君,竟然不闻不问,只顾饮酒作乐。看你府上,用美味佳肴养美人,用好谷大肉喂牲口。我身为齐相,没有帮助你治理好国家,真是失职,有罪过呀!”说罢,便脱下乌纱帽,放在景公面前。然后,整衣行礼,辞官而去。

齐景公顿时晕了头,半天才回过神来。他想起这晏婴是三朝元老,平素为治理国家殚精竭虑,实在有大功于齐,赶紧起身去挽留。可是,晏婴已经拂袖远去。景公急忙叫车马,一路追赶晏婴,一直追到晏婴家中,看到那些脸呈菜色的灾民,正在领取粮食、衣服,景公心生惭愧。他在后堂找到晏婴,十分动情地说:“我有罪啊!百姓需要你这样的官,你辞了,我像断了左右手;你敢仗义执言说真活,你辞了,我就会更糊涂了。”齐景公最后近乎恳求道:“体恤我吧,看在社稷百姓的份上,请跟我回去吧!我愿拿出国家的粮食财物,请你分发给受苦难的百姓。如何分法,全听你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