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训练 甘苦自知
和西施一起进宫的还有从其他地方征选的女子,都是姿色出众,聪颖过人。其中就有同乡女子郑旦。
由于连年战争,在越国即使是都城,也不见繁华。西施和众女子进宫不久就被安排开始训练。王后带领人员对这些女子逐一挑选,安排合适的师傅教她们技艺。琴棋书画,样样都需要涉猎。西施身姿曼妙,体态轻盈,是学舞的最佳人才。针对这一特点,王后挑选了越国最好的歌舞伎培养西施,同时,在步履、礼仪等方面也加紧训练。在师傅的指导下,西施发奋苦练。练习的日子是枯燥的,有时候一个动作得练上好几天,一种礼仪要重复几十遍。练习的日子也是辛苦的。闻鸡起舞于她们而言再普通不过。对于花样年龄的西施来说,能不能坚持,是她最大的问题。她也有过退缩的念头,很多个夜晚因为疼痛醒来的西施都会有怨恨,为什么一个弱女子要承担救国的重担。然而每每此时,西施就逼迫自己想这百废待兴的国家,想父老乡亲的困苦和希冀。新的一天来临的时候,她如往常一样走进训练房。只是一天比一天认真,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悠扬的曲声中,西施翩跹起舞,范蠡隔窗相望,看着这苦练的女子,心中越发不是滋味。他看到了她的挣扎,也看到了她的努力与隐忍。他又何尝不是在隐忍与挣扎中度日如年的。
三年苦练,西施终于习得一身好舞艺,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曼妙之美。与西施同期进宫的女子都学有所成。为了更好的实施报复计划,越王在王后和大臣的建议下,决定尽早送美女入吴。这一任务又一次落到了范蠡的肩上,文种从旁协助。
忍辱负重 功成身退
是时间出发了。西施与众女子身着量身定做的华丽宫服,在宫女的带领下,款款走出厢房。越王、王后、范蠡等众人早已等侯在马车前,看着这些衣着华丽的少女,豆蔻年华就要卷入国家纷争,范蠡心里又一次揪紧。王后逐一审视,不断的点头微笑,女子明白王后的意思,颔首回应。
带着王后的嘱托,范蠡一行启程了。木舟从会稽出发,顺着江流西行,经过苎萝山就到了诸暨。
西施望着夕阳西下的家乡,想着此行的目的,也不知何时能归,甚至是否有命返回,便泪流不止。船头的范蠡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第一眼见到西施,她就被这个美丽的女孩吸引了,看着夕阳下她单薄颤抖的身影,范蠡明白她对家乡的眷念,对未来的迷茫。没有犹豫,他决定在此停泊一宿。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气依然炎热。月上柳梢,西施独自站在江边,想着自己背井离乡,前往吴国,委身吴王,心头充满酸涩。望着月光下清澈的江水,西施缓缓脱下了衣服,滑进水中,希望留清白于此。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吴国。但由于吴国大臣伍子胥的阻挠,美女入宫成了大问题。几经周折,在文种的打点下,众女子以“献礼”的身份得以入宫。时值吴国国力强盛,以为越国无足为患。夫差答应见范蠡一行。酒宴丝竹声中,越国美女和着乐声款款起舞。醉意朦胧中,夫差瞥见西施清澈的眸子,不禁沉醉其中,自此夫差开始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西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打动夫差,她厌恶酒气冲天的夫差,但是想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她选择了忍辱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