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清朝·刘墉】为官清廉的宰相刘罗锅(2)

2009-10-20 15:2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在湖南任期内,刘墉继续以前的作风,盘查仓贮,勘修城垣,整顿吏治,镇压反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刘墉的政绩可谓斐然。《清史列传》上面说他:

在湖南任期内,刘墉继续以前的作风,盘查仓贮,勘修城垣,整顿吏治,镇压反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刘墉的政绩可谓斐然。《清史列传》上面说他:“在任年余,盘查仓库,勘修城垣,革除坐省家人陋习,抚恤武冈等州县灾民,至筹办仓谷,开采峒硝,俱察例奏请,奉旨允行。”将其所办大事都列举出来了。《湖南通志》也赞扬刘墉抚湘期间,所行诸事“民以为便”。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刘墉处理了一件棘手的案子。这个案子的当事人国泰是山东巡抚,其父四川总督文绶是刘墉的老上级,更关键的是,国泰的后台就是乾隆皇帝的红人和珅。

御史钱沣参劾山东巡抚国泰专横,以向皇上纳贡的名义大肆搜刮钱财,下属历城、益都等几十个州县仓库亏空严重。乾隆皇帝对此事十分重视,责成和珅、刘墉等同钱沣一起前往核查。

和珅得到要查办国泰等的消息后立即派家人通风报信,使得国泰有了挪用其他款项填补亏空的时间。赴山东途中,和珅还以言辞威胁钱沣。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刘墉深知和珅与国泰的关系,因此常与钱沣密商对策。到山东历城县后,和珅说不用彻底核对,只要抽查几十个库就可以了,并且先起身回到住所。钱沣要求先封库,第二天彻底拆封。结果发现库里的银两“多系圆丝杂色银”,通过盘诘库吏得知,这些银两是从各商铺借来充数的。于是,出告示叫各商铺前来认领,“大呼曰:迟来即封贮入官矣”。于是商贾纷纷前来认领,库藏为之一空。在这件事上,刘墉自始至终支持钱沣,他的态度对于案情最终水落石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显然,刘墉支持钱沣,同时也就得罪了和珅。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刘墉仍不失其“刚正”。

嘉庆二年,刘墉拜体仁阁大学士。清朝不设宰相职,大学士为最高职务,即民间所谓宰相。嘉庆四年,奉旨查办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和珅案。辅佐嘉庆皇帝整肃朝纲,励精图治,出现了短暂的嘉初盛世。

刘墉不仅是一代名相,而且是一位著名书法家。《清史稿》载“墉工书,有名于时”。与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合称“刘、成、翁、铁”四大家,被公认为“本朝书法之最”,有“浓墨宰相”之誉。

刘墉6岁习书,初学董其昌、赵孟頫,继学二王、钟繇,字体“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中年深研颜真卿、苏轼,“笔力雄健,局势堂皇。”晚年潜心北朝碑版,古朴深沉,藏巧于拙。书法兼采众长,独成一家。其书用墨厚重,枯润互映,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清代学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评价说:“论者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

刘墉书名远播,时人以求得刘墉墨宝为荣,但刘墉极少以字酬人。刘墉为官清廉,积蓄不多,其妾黄氏善摹刘体,世间流传凡只署“石庵”及用长脚“石庵”印者,多为代笔之作。大英博物馆中唯一展出的一幅书法便是刘墉之作。

刘墉膝下无子,侄刘環之官至吏部尚书,经奏请嘉庆恩准,将刘墉生前所著诗词、文章、书法分别搜集整理刻印,有《石庵诗集》、《清爱堂帖》、《刘文清公文集》17卷行世。

(责任编辑:昭君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