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一起拍了三天电影, 第四天早上摄影队就要离开青海湖,回到西宁去。卓玛和他的父亲骑着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一个山坡上,才停住了。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的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他沉浸在梦幻世界。朦胧之中,卓玛化作一尊美神浮现在眼前;她健美的身躯,妩媚的笑脸,火热的眼波,轻轻打在身上的皮鞭,……化作一支抒情的旋律在胸中回旋。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经而走。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多明哥、卡雷拉斯等人都将这首歌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学院东方音乐课程教材。曾梦想过留学巴黎的王洛宾,虽然一辈子没有踏上欧洲大陆,但他的作品却登上了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这一首王洛宾作词作曲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几十年来却被当作“青海民歌”传唱。青海人民感谢王洛宾给他们这偏远的地方带来的荣誉,1988年特别邀请王洛宾老人重游旧地,共度龙年。卓玛姑娘早已不在人世,但是,藏族人民传说中的卓玛女神却世代相传。
1946年,抗战后的第一个春节,青海军阀马步芳传令全军各师、团长自己出钱办“社火”,在西宁举行社火比赛,马步芳请来音乐教官王洛宾,将自己编词的“四季调”用浓重的河州口音唱了一遍,意思是让王洛宾把这首家乡民间小曲编个节目,并辅导自己的社火队登台表演,在比赛中拿个名次。王洛宾过去曾听过这首民歌曲调,他将粗俗的歌词加以修改,并将旋律进行了改编,取名为《花儿与少年》,在社火比赛中,十六名士兵半数男扮女装在台上边歌边舞,很是热闹。这支歌很快就在马家军及青海民间传唱开来。解放以后,王洛宾因政治问题遭到诬陷,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被别人改来改去,署上他人的名字发表。因为涉及马步芳,王洛宾对此歌避而不宣。直到80年代后期,这首歌才物归原主。
王洛宾的作品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此外,他还创作了8部大型歌剧及大量其他音乐作品,出版歌集10本。更为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的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敬业精神。在他发表的歌曲中,有63首创作于他被囚禁的15年中,有82首创作于他80高龄以后,其最后两首歌曲创作于1996年1月6日入住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治疗以后。1996年3月 14日,王洛宾因患胆囊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王洛宾曾制定过一个500年艺术生命计划,并且说:“一个青年人问我,一个人只能活100年,怎能定500年计划?我解释这是艺术生命计划,要写出最好的歌,让大家传唱500年。”可以这样讲,王洛宾毕生为之奋斗努力要去实现的,正是这样一个计划。
王洛宾作为一名卓越的民族音乐家,洛宾先生从三十年代起就以满腔的爱国激情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和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事业,创作了大量高吭奋进、鼓舞中华民族革命斗志的音乐作品,许多歌曲为爱国军民广为传唱。全国解放后,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他又谱写了大量歌颂人民子弟兵、歌颂领袖、人民和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成为时代的旋律、民族的心声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王洛宾先生不仅以他搜集、整理、创作的西部民歌著称于世,他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创作的激动人心的革命歌曲更是中国音乐艺术海洋中的精华。在长达62年的音乐创作中,他为人们留下了近千首歌曲。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他是在联合国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国人。他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第一位华人音乐家颁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响起王洛宾歌曲迷人的旋律。
(责任编辑:昭君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