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清朝·康有为】爱国救亡,传孔教与基督教抗衡(2)

2010-02-09 16:3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李灵玢
二、以海外传教保存中国文明种子 在创立孔教的思想深处,康有为还有一个深入的考虑 :中国如果灭亡,如何复国,而复国的希望,就是藉孔教之海外传播
 
二、以海外传教保存中国文明种子
 
在创立孔教的思想深处,康有为还有一个深入的考虑:中国如果灭亡,如何复国,而复国的希望,就是藉孔教之海外传播,保存中国文明的种子。他通观历史:“夫耶路撒冷虽亡,而犹太人流离异国,犹保其教,至今二千年,教存而人种得以特存;印度虽亡,而婆罗门能坚守其教以待后兴焉。若墨西哥之亡也,教化文字并灭,今人种虽存,而所诵皆班文,所行皆班化,所慕皆班人,则墨人种面目虽有存户,然心魂已非,实则全灭也。”在他看来,一国之存,不在人种,而在文化。文化若存,复国有望。文化若灭,纵使人种犹存,亦无异于全灭。故而其倡议传播孔教于海外,又有保存中国文明种子于海外之心思。他的高徒,也是后来纽约孔教会的创办人陈焕章在《孔教会序》中说:“焕章目击时事,忧从中来,惧大教之将亡而中国之不保也。……诵读经传以学圣人,敷教在宽,藉文字语言以传布,有教无类,合释老耶回而同归,创始于内国,推广于外洋,冀以挽救人心,维持国运,大昌孔子之教,聿昭中国之光。”其所言亦康有为之所欲言。
 
三、以孔教海外传播实现世界大同
 
康有为深信世界必趋于大同,而儒学则是实现世界大同中的核心文化元素。在万木草堂讲学的时候,康有为就将儒学中的“仁”诠释为宗教的“博爱”,所谓“仁者,天地凡人类之同也”。“诸教皆本于仁”,“智、仁、勇三字,括尽天下道理”。所以,儒学的基本价值理念,不是仅仅属于中国的,而是属于世界的。1904年康有为在赴欧途中写成《意大利游记》,阐述了他思想上的一个变化:“吾昔者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由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又说:“且观今者欧美风俗人心,与中国正相若,其去性善自由,皆甚远也”。既然欧美的道路无法“渐至大同”,则只有孔教可救世界。故康有为言:“如此粗浊乱世,乃正宜以《春秋》治之”。“孔子于今日,犹为大医王,无有能易之者。”在康有为的文化想象中,欧美人对于孔教的海外传播,将击掌欢呼,“且喜吾孔孟之教,将盛行于彼都,而大变其陋俗”。梁启超曾择发康有为的意旨说:“不知我辈宗旨乃传教也,非为政也;乃救地球及无量世界众生也,非救一国也。一国之亡于我何与焉?”
 
四、康有为向海外传播孔教的实效与评价
 
康有为关于成立“道学”一科,并将该科有高才硕学、欲传孔子之道于外国者派出海外的建议虽然未能得到实现,但他所创立的孔学会藉海外华侨之力,在海外得到蓬勃发展。东南亚、日本、朝鲜、美洲,都有孔庙学堂的建立。康有为自述:“鄙人于戊戌之年,开孔教之会,立大同学校于日本之横滨,与门人徐勤,实始创圣诞之纪念大典,祁祁学子,莘莘俎豆,吾华之群商及日本之元老大隈伯、与其大臣犬养毅等,咸来行礼。自是推行于海外,日盛而弥彰。”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