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燕华为国家领导人当翻译二三事
翻译是外交战线上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他们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施燕华就是新中国翻译队伍中的一名佼佼者。1965年,施燕华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在外交部工作了近40年的施燕华经历了四代领导人的不同时期,参与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令她最为难忘的是:第一次给周总理当翻译、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大、亲历中美建交和见证邓小平交锋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
第一次给周总理当翻译
有一个星期六,周恩来总理要会见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的夫人。外交部的领导派施燕华前去担任翻译,这是她第一次给周总理当翻译。当时她听很多人说周总理对翻译要求很严格,如果他认为翻得不好,就会说:“你不行,换一个翻译。”所以施燕华心里一直在打鼓。为了消除施燕华的紧张情绪,大家都鼓励她说:“你别怕,总理对男的比较严厉,对小姑娘是很宽容的。”听到大家这么说,施燕华的心里稍微轻松了一点。
这不是一次政治性的会谈,份量相对轻点,加上事先准备比较充分,题目也不是太敏感、太难,所以施燕华在翻译过程中比较放松。送走外宾之后,周总理就把施燕华留了下来。他亲切地问道:“你是哪儿的?”施燕华连忙回答:“我是外交部的。”他又问道:“什么地方人啊?”施燕华说:“我祖籍浙江。”“外交部江浙一带人很多。你翻得还不错嘛,将来好好努力改进。”周总理微笑着说。施燕华认真地点了点头。
当时周总理和陈毅外长经常出席亚非拉国家的国庆招待会。有一次,陈毅外长致辞,英文翻译稿让施燕华念。她念完后,总理就对翻译冀朝铸说:“这个女孩子发音、念稿子还不错,就是语调平淡了一点。你们好好辅导她。”
施燕华把总理的教诲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着重加强语调的练习。经过不断的努力,施燕华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没有辜负总理对她的期望。
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大
1971年,施燕华随团去美国进行访问,当时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且中国访美对于媒体来说也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因此美国大量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
由于访问团成员未经批准不能随便接受采访,所以美国媒体没能采访到访问团领导。无奈之下,美国记者只好来到经济舱拍摄照片。来到经济舱后,他们发现前面几排坐的都是中国人,而他们又不知道哪些是随团工作人员,于是就随便对着两个人拍拍照就离开了。当时施燕华她们对于这件事并没有太在意。但是第二天一看当地报纸的头条,访问团差点笑到肚子痛。原来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是中国访问团访美的消息,配图是两个十分高大的中国人,施燕华仔细一看,这两个人原来是随团的两位厨师!美国记者就这样把访问团的两位厨师送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11月15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在大会主席马利克致欢迎词后,先后有57个国家的代表致词欢迎中国代表团。之后,乔冠华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坚持原则,坚持正义,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进行不懈努力的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提案国,对支持这一提案的许多友好国家,表示衷心感谢,并且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