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战国·孟母】中华母亲的典范

2011-04-19 15:29
来源:东方网 作者:伊人
凫村,这个山川环抱的小村庄,就是孟子的诞生之地。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前 372 年)。由此可见,凫村这个美丽的村庄该有多么古老。

   

  凫村,这个山川环抱的小村庄,就是孟子的诞生之地。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前 372 年)。由此可见,凫村这个美丽的村庄该有多么古老。

   

  孟子的祖上虽是鲁国贵族,但到孟子父亲孟激这一代,已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了。在孟子刚满 3 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不幸去世。年轻的孟母仉氏是个坚强而又有贤德的妇女。她觉得孟轲是贵族的后代,她不能对不起孟氏先人,决心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把孩子培养教育成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孟母不仅贤慧,手也巧,什么活都会干,编篮编筐,裁衣织布,绣花描去,缝缝补补,全村的妇女谁也赶不上她。她说话和气,乐于助人,村里人都夸孟母好。

   

  孟轲家只有三间草房和一个土坯垒的小院,小院就在马鞍山的西头。院子外面有一个几亩大的池塘,池塘里碧水荡漾,冬夏不涸,塘内还有不少小鱼虾,成群的鹅鸭长年在池里游来游去,池塘里的荷花给门前增添了美丽的景色。这时还是全村人洗衣的地方,一天到晚,塘边的女人们棒棰声声,笑语朗朗,常常给孟轲家寂静的孤儿寡母带来欢乐。每每夜晚,天上的星月倒映在池塘里,蛙鸣阵阵,给幼年的孟轲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在马鞍山的东头,就是孟氏墓地,孟轲的父亲就葬在那片郁郁葱葱的松树里,村里姓孟的人死了,都埋葬到山东边的树林里。每到这时,

   

  送葬的队伍总要从孟轲的门前路过。按照周礼,安葬死人的一些仪式、礼节,是很隆重的。小孟轲常常跟随村里的孩子们前去观看。看得次数多了,他觉得这些事非常好玩,于是他便带领村里的孩子们做安葬死人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些事对于国家来说还是小事,孩子如果长大了成为一个操办丧事的人,能算国家的栋梁之材吗?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怎能不受影响呢?她觉得在此地长期居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她下定决心,告别了相亲相受的乡邻,领着幼小的孟轲迁往凫村南边的庙户营村。

   

  庙户营村是一处比较繁华的集镇。在小小的孟轲眼里,这里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不久,他又和镇上的一些孩子相识了,闲来无事,他便和小朋友们用树枝做称杆,模仿商人卖东西。孟轲的邻居是个屠户,他就与小伙伴们一起模仿杀猪买肉。

   

  所谓“学宫之邻”就是邹县城南门外的“子思书院”旁边。孔子之孙子思在邹县城南门外创办的一所学校,专门教授儒家子弟。子思还在这里写下了他的不朽之作《中庸》一书。

   

  孟母领着孟轲来到邹县南门外东边,租了两间草房便住下了。孟母依然忙着织布,孟轲就在城墙下、学宫外、小河边玩耍,很快就和学校的小朋友熟悉了。跟孩子们一块演习周代礼仪,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孩子们上课了,小孟轲便在教室外边的窗户底下听老师讲课,听学生念书。小小的孟轲慢慢地就听出了一些意思,渐渐入迷了。他回家告诉正在织布的母亲,母亲听了非常高兴,觉得在这个环境里,孩子定能成才。

   

  有一天,孟轲又在窗外听书, 终于被 老师发现了。老师觉得这孩子不俗,可成大器,欲收他进学宫念书,不料孟轲道出了家中的困难,他不愿让母亲为难。 于是 老师找到了孟母,告诉她学堂决定免费收孟轲上学。孟母听后感激不尽,连夜为孩子缝了一个书包。第二天,孟母便领着穿得干干净净的小孟轲去上学了。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