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辜鸿铭:帝国最后一根辫子

2011-05-04 11:05
来源:东南网 作者: 陈成铎 收藏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

 


辜鸿铭


  翻开《辜鸿铭传》,首页的一行黑体字赫然入眼——西洋人声称:“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凭借雄辩的口才,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号称 “文化怪杰”。

  自幼聪慧的辜鸿铭,刚满10岁就以超常的智力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院。奇才自古多轶闻,少年辜鸿铭,看不惯西洋人的横行,在公共汽车上,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英文太简单了,不倒读简直太没意思。”就是这样一位小小年纪的辜鸿铭,一口纯正的英语,一种风趣的言行,时常在爱丁堡大学里引为趣谈之一。

  尔后的辜鸿铭,又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精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真谛,于文史哲、法商、理工、技艺诸门无所不学,亦无所不精。

  在24岁那年,辜鸿铭结束了长达14年的留学历程,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职位,放弃了家业财产,辞别了亲朋师长,只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回到了正在受难中的中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代奇才辜鸿铭的归宿确实相当悲哀的。

  辜鸿铭,自西洋归来,沉郁下僚。在国内,学贯中西、才名四播的辜鸿铭并没有得到重用,更谈不上报国兴邦,久居京城,屈抑不伸,最后好不容易成了张之洞的幕府一员。“位卑未敢忘忧国”,辜鸿铭此时总算可以提一些外交谈判建议,以慰籍治国安邦之心罢了。而同时留学英国的日本学者伊藤博文,回到日本后却深受重用,大显身手,参与组织明治维新运动,领导日本走上富强之路,成了日本四任首相。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一个列强霸行中国的时代,叫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没有人了解他内心的痛苦: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深刻的思考,他对受难中祖国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他为此而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我追寻得不到的,我得到我不需要的。”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啊!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是他带泪的表演!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留辫子,穿旧服,在北大课堂讲授英国文学;纳小足女子为妾,为纳妾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以此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对北大学生的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请戏班,在家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晚年的辜鸿铭,深自感伤,时常嘘嘘泣下。对于辜鸿铭来说,这个世界太不可思议了,童年的梦幻,少年的豪情,依稀还如昨日的晨露;一种欲说还休,骨鲠在喉的创痛,增添了他无计排挞的惆怅!

  辜鸿铭闭上了眼睛,带着自诩为老大帝国的最后一根辫子,永远地休息了。

  往者已矣,世事如棋……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