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粘杆处”又是个什么部门?难道是专门生产粘杆的?
不是。粘杆处,是当时人的俗称,正式的官称,是“尚虞备用处”。它是掌管协助侍卫处与护卫营保卫皇帝并随侍皇帝钓鱼娱乐的部门。说白了,就是侍候皇上吃喝玩乐的。粘杆处的侍卫,因为经常要伴随在皇帝左右,出入大内禁苑,因此要求“政治素质”好、“家庭出身”可靠的人担任,于是具有“三代血统”、“根正苗红”的八旗子弟,就成了“首选”。
要当随从侍卫,当然需要会一点儿武功,但也绝不是金庸小说中所写的那种“大内高手”,飞檐走壁,神出鬼没。八旗子弟,虽然不读书的多,却人人都拿舞刀弄枪、射箭摔跤当游戏,因此“三脚猫”的功夫,人人都会一点儿,何况咸安宫官学,是明文规定“文武兼修”的,和珅就是不想学也不行。其实,侍卫侍卫,“侍”在前头,“卫”在后头,可见“侍”比“卫”重。你看,皇上多次出行,有几次碰到刺客了?因此,当侍卫的,除了必须是八旗子弟这一条之外(这不奇怪,“自己人”可靠嘛;蒋介石的侍卫,就清一色是浙江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警卫员,就绝不用地主资产阶级的狗崽子),主要一条,还是要长得漂亮,歪瓜裂枣,武功再好也绝对不要;因为“侍卫”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仪仗队。您看今天在飞机场迎接外国国家元首的“三军仪仗队”,不但个个英俊威武,连个子都必须恰恰一米八,高一点儿、矮一点儿的都不要。乾隆的侍卫,入选标准其实还没有三军仪仗队高呢!而和珅,正是个人见人爱的“满清第一俊男”!你看,《红楼梦》里的蓉哥儿,就是个侍卫,就是个标准的小白脸儿!所以,和珅简直就是个天生当侍卫的材料。
皇帝的侍卫众多,英廉手眼通天,不是不能给自己的孙女婿找一个更好的差事,偏偏要选中这个不起眼的、近似于“仪仗队”的粘杆处,不是他无能为力,应该是他煞费苦心有意“争取”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