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蜀中袁焕仙:中国居士禅的一面旗帜(2)

2011-08-01 10:13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史幼波
维摩精舍 中国居士禅的一面旗帜 袁焕仙 先生( 1887 1966 ),字世杰,号其章,四川省盐亭县人,少小聪颖隽逸,习读儒业,兼习制艺, 13 岁应童子试,名
 
维摩精舍
 
中国居士禅的一面旗帜
 
袁焕仙先生(18871966),字世杰,号其章,四川省盐亭县人,少小聪颖隽逸,习读儒业,兼习制艺,13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1912年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历任越隽县知事、二十军监督及军法处长等职。1926年,先生40岁时,深感军阀割据,时局混乱,于是慨然弃官退隐,潜心于佛学禅修。
 
袁焕仙弃官之后,先师从于吴梦龄先生谘决禅宗心要,后来出川行脚,广参海内高僧大德。19352月,在汉口归元寺,参叩于湖北禅门高僧秀空老和尚;同年4月,在苏州李印泉先生的陪同下,参谒穹窿山道坚老和尚。此番游历回成都后,人人皆称袁焕仙已经大彻大悟了,然而,在对禅门公案参究的功夫上,袁焕仙却是愈加精勤。
 
灌县(今都江堰)灵岩寺,是唐代南度来华高僧阿耆多尊者建立的道场,此寺群山环卫,树木森然,苍翠秀灵,为历来栖心禅修的好地方。1942年春夏之季,袁焕仙来到灵岩寺闭关三个月,随后主持灵岩禅七法会。这是一次大规模弘法,甫一亮相,就震动整个西川禅林。
 
袁焕仙这一次的闭关和主持禅七法会,成就了维摩精舍门下三位开悟的高足,他们分别是被誉为头名状元的南怀瑾、榜眼郭正平、探花杨光代;另外还有朱叔痴、马白眉、果州道士等人,也于禅道有所悟入。在这些袁门弟子中,以南怀瑾先生成就最大,其道德学问被世人称为“上下五千言,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如今已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和白衣禅门领袖;而其他诸位先生,后来也都成为德雨广布、弘化一方的大德尊宿。
 
1943年维摩精舍成立之初,曾遭遇了很多落后势力的阻碍。许多人不明真相,毁谤与谣言四起,流言飞语致使维摩精舍一度门前冷落。然而,袁先生不管风吹雨打,日日准时于精舍内开讲国学经典中的精华要义。当年9月,精舍院内一株十年不曾开花结果的石榴树,突然繁花盛开,并且显现出一花三蒂的瑞相。一时大街小巷,争相观看,并引以为奇事。为此,社会上的流言飞语才渐渐平息。后来维摩精舍的名声隆起,当时上至军政首要、学者士子,下至家妇贩夫,也都先后来集,不断向袁先生问道求法,一旦心有所得,无不欢然踊跃。成都维摩精舍,遂成为中国居士禅的一面旗帜。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