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民族崇尚鹰。大约是鹰的威武给他们以勇气,鹰的矫健给他们以活力吧!自古以来,内蒙草原上的棒小伙就以雄鹰自喻,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冠军常会获得“草原之鹰”的殊荣。在内蒙草原生活繁衍过的古代匈奴人曾以鹰为图腾,认为鹰是最美好、最勇敢、最高贵的象征,如今已发现的匈奴文物从很多方面证实了这一点。
这是一件鹰形金冠顶和金冠带,在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冠顶结构分为两部分,下面是一个半球形状的金冠,正好扣在头上。球面上浮雕着四狼和四羊相互咬斗的图案,每只狼都狠狠地咬住一只羊的臀部,而每只羊又不甘心就擒,拼命地以后腿抵住狼的咽喉,生与死的搏斗,草原上惊心动魄的一幕。顶尖是一只犹如立于峰巅之上的雄鹰,它目光炯炯在俯瞰下方,似乎是要公正地裁决,抑或是准备径直俯冲。鹰的身体又分成三部铸成,即头尾都是单独制作再以金丝与主干相接,因此,稍有颤动,雄鹰就如同跃跃欲试。鹰头和颈部还镶嵌两块绿松石,冠带则浮雕有卧状虎、马及盘角羊等。当年戴在白羊王或是林胡王头上,一定会是大增首领的威仪,令人肃然起敬。这是鄂尔多斯文化的代表作品。
战国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顶部为一展翅雄鹰,中部为浮雕四狼与四羊图案,下部为浮雕虎、羊、马的冠带。此冠带工艺水平极高,代表了战国时期匈奴地区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我国古代北方草原地带活跃着一支强悍的匈奴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等史籍记载:匈奴族的早期活动地域在大漠以南的鄂尔多斯、河套及阴山一带。鄂尔多期及其周围地区成为匈奴族形成和发展的中心地区。匈奴族流行以动物纹为特征的青铜艺术品,尤以鄂尔多斯的发现最为著名,通常被人们称之为“鄂尔多斯式的青铜器”。这种动物纹工艺品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1972年冬,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发现了一批极其珍贵的匈奴金银器共计200多件,是两千年以前匈奴王的遗物,其特点是以鸟、兽纹为主体的各式金饰牌,有虎咬牛、虎吃羊等场面。反映的图案以马、牛、羊、鸟为主,也有虎、狼等。在我国匈奴族考古史上是罕见的重大发现。
鹰顶金冠饰是这批匈奴遗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由鹰形金冠顶和金冠带两部分组成。冠顶高7.3厘米,冠带长30厘米,周长60厘米,共重1394克。
金冠饰分冠饰和冠带。冠饰呈半球体,其上浮周四只狼和四只盘角羊组成的咬斗图案。在半球体的冠顶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雄鹰,作俯视状。整个冠饰构成了雄鹰俯视狼羊咬斗的搏斗画面。
金冠带由黄金铸成,冠带前部有上下两条,中间及其末端之间有榫卯插合连接,两端有榫卯与冠带前部相连接,组成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