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中国历史上十二大名人盗墓案:曹操盗墓军团最专业(二)(2)

2009-05-15 16: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刘豫——最不义的盗墓者 目前考古界判断,中国现存的所有帝王凌都已被盗墓者光顾过。唐“十八陵”让温韬盗掘了,北宋“巩义八陵”则让叫刘豫的人

刘豫——最不义的盗墓者

目前考古界判断,中国现存的所有帝王凌都已被盗墓者光顾过。唐“十八陵”让温韬盗掘了,北宋“巩义八陵”则让叫刘豫的人盗掘破坏干净。北宋皇陵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追尊“宣祖”)的迁葬陵,号称“七帝八陵”。相比汉、唐帝王陵冢巨葬丰,北宋帝王陵普遍简单;汉、唐帝王生前就开始卜穴营建了,而宋朝皇帝生前不预筑寿宫。刘豫本为北宋臣子,后降于北金政权。降顺变节,本已不义,合伙盗掘陵墓,则更加不义。

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是钦宗赵桓,年号靖康,其在位仅一年又四个月。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国大将粘罕率军自孟津渡过黄河,次月金兵攻陷东京,君臣南逃,北宋灭亡。四年后,即公元1130年,降金的刘豫被金国立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大齐”(公元1130~1137年,年号“阜昌”),1132年迁都开封。当了傀儡皇帝的刘豫学起了曹操,设了专门的盗墓机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记载的官盗机构,分汴京、洛阳等几路人马,疯狂盗坟掘陵。史书上记载,“刘豫僭立,见兵士卖陵中玉碗,即置淘沙官,再发河南山陵及发民间无主坟墓。”除了启用他臣,肥水不流外 人田,刘豫还任命自己的儿子为“淘沙官”。

北宋的皇陵比较简单(实际上也是花费巨大,如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丝绢250万匹,费用占当时国库年收入的一半,动用民工近5万,所谓简单是相比于汉、唐皇陵而言),掘起来并不费多大劲。刘豫与粘罕的官兵先后盗掘,互相勾结,把赵匡胤生前认定的风水宝地毁得不成样子,除了皇陵,后陵、妃墓、周围的臣子墓都未能幸免。据记载,刘豫与粘罕盗墓很有一套,小墓采用直接揭顶的方法,大墓则从陵台一侧挖洞,撬开墓顶券石,缒绳而下。其间,陵区内到处都是盗墓的士兵,宋哲宗赵煦的尸骨被挖出后,乱抛在地,曝晒日下。当时被弃尸骨漫山遍野,风水宝地成了乱坟荒冢。

刘豫与粘罕坏事做绝还要装好人。粘罕攻破北宋京城之初,装模作样,下令禁止军人抢掠陵庙器物,并备置大礼,派人祭悼永定、永昭二陵。在盗掘得手后,为不留痕迹,还放火焚烧,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属建筑全都烧毁了。偏居杭州的南宋政权闻讯后,派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到巩县谒陵,发现八陵全被盗掘毁坏了。见到抛弃在外的赵煦尸骨,方庭硕于心不忍,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了起来。当时,宋高宗赵构闻讯后大惊,急命河南镇抚使翟兴和民族英雄岳飞北上,赶走金兵,修复了皇陵。但不久,又让北金政权控制了,此后,北宋皇陵再被毁坏,本来就被刘豫“淘”得一干二净的北宋皇陵,最后彻底完了。

北宋皇陵与汉、唐帝王陵相比,陪葬品并不是十分丰富,但刘豫与粘罕仍视之如宝库,这里还有政治上的原因,北金政权有意借毁皇陵之计,刺激南宋政权和汉人神经,而刘豫在其中充当了一个很可耻的角色,为后人鄙视!

杨鼙真珈——最没道行的盗墓者

北宋皇陵被盗掘,南宋皇陵也未能幸免。南宋皇陵是在元初遭盗掘的,这也是中国帝王陵寝被盗掘事件最悲惨的一次。南宋皇陵实为“攒宫”。即为攒集梓宫。暂葬地。考虑以后迁回河南巩义祖陵区内,所以棺椁葬得比较浅,盗掘起来很容易。盗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杨辇真珈的西域和尚(蕃僧),作为一个出家僧人,本该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无道行,坏事做尽,是出家人和盗墓者里的双重败类。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深受忽必烈青睐的杨辇真珈被任命为江南释教总摄(总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的官员)。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元末明初黄岩人陶宗仪所著《辍耕录》,均记载有杨辇真珈盗墓一事: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杨辇真珈伙同僧人允泽等人,带人到陵区。当时负责护陵的罗铣坚决阻止,允泽竟然抽出刀来,当场杀了罗铣。

在毁陵盗物之外,还有最令人发指的事情。杨辇真珈将帝、后们的骨骸全部掘出,弃之荒野。理宗赵昀是大头,杨辇真珈将他的头颅从尸身上取下来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又将帝后的尸骨收集于临安皇宫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日“镇本”。对这段历史,《明史》有详细记载,“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

南宋皇帝至死也无一人能回到祖陵处,反而遭陵毁尸抛。时人唐珏看不下去,召集乡人用兽骨置换收藏了帝后的尸骨。最后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将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归葬原处,重修了皇陵。史书记载了此事,根据《南宋诸陵图》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将遗留在元宫中赵昀的头颅送回南方,并将其他五帝遗骸迁回攒宫。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