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唐代骗子姜抚 骗功胜过“周老虎”

2009-12-22 10:59
来源:明宗网 作者:一元一
唐朝出过一个赫赫有名的大骗子姜抚先生,连《新唐书》都为他立过传,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唐朝出过一个赫赫有名的大骗子姜抚先生,连《新唐书》都为他立过传,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现在看来,姜抚的骗术实在是一戳就破:他自称已经好几百岁,而且手上掌握着几种“长年之药”的秘密。

也许是太平日子过久了,盛唐时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开始想方设法“长生不老”,社会上道术盛行。既然皇帝都带头相信了,许多人跟着上当也不难理解了。

那么姜抚是怎么跟皇帝打上交道的呢?

新唐书

根据史书记载,这个姜抚是宋州(今河南商丘)人,自称“通仙人不死术,隐居不出”。开元末,太常卿韦縚祭名山,顺道拜访了一些世外高人。回到朝中向皇帝禀告说这个姜抚已经好几百岁了。皇帝一听,赶紧把姜抚召来。姜抚说:服用一种长春藤,可以使白头发重新变黑,久而久之甚至可以返老还童。这种藤以生在太湖边的为最佳,比终南山的还好。

皇帝于是派遣人到太湖,取了很多常春藤回来,还很好心地赐给了朝中许多老臣。宰相裴耀卿也来凑热闹,举杯高呼皇帝万岁,喊得皇帝龙心大悦。于是姜抚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号“冲和先生”。

这样看来,欺骗皇帝好像也不是姜抚的本意,是那些想讨好皇帝的大臣把他请出来唱大戏。不过一不小心玩大了,在太常、宰相的大力鼓吹之后,玄宗皇帝又是举行大型招待会,又是颁发文件布告天下;而姜抚则由一介山林隐逸忽然荣膺“银青光禄大夫”这样显赫的散官头衔,一下子变成了超级巨星了。

姜先生越骗越顺口,又跟皇帝说:“终南山有旱藕,吃了可以延年益寿。”那旱藕样子像葛粉,皇帝于是用它做成汤饼赐给大臣。

不过,大臣们也不都是笨蛋,姜抚先生没有神气太久。右骁卫将军甘守诚稍懂点医药知识,跟皇帝揭穿了姜抚的老底:上次那个长春藤其实就是“千岁藟”,这回的旱藕,也就是“杜蒙”。姜抚重新给它们按了个名字而已。而且,在民间有不少人依照姜抚的方法自行制造药酒,喝过后暴毙而亡。

皇帝听了大惊,再不敢碰这些藤啊藕啊的了。而姜抚,因被人揭穿了鬼把戏,据说是因为感到很羞愧就设法逃走了。

有趣的是,对于姜抚的出逃,皇帝并没有收拾他,给了姜抚继续招摇撞骗的机会。外地官民不知就里,看着“御用保健专家”的旗号便诚惶诚恐信以为真,对他尊敬有加。姜抚便越发神气活现,打着云游采药的名义,又活跃了多年,成为宋州等地身份很特别的大人物。

姜抚之死很有戏剧性,原因是他又一次被揭露,这回他栽在一位历史学家手里。这位先生名叫荆岩,在太学里待了四十年都考不上进士,于是退居嵩少(按指少室山),装起了世外高人。听说了姜抚的事情后跑去拜见他,问曰:“先生年几何?”姜抚说:“你非信士,又何必问我年龄?”荆岩说:“您既然不愿意说年龄,那能否告诉我您生于哪个朝代?”姜抚回答说梁朝,并称自己是西梁州节度。

哪知道荆岩恰好精通南北朝的历史。他怒斥道:“你别在这里骗人了!上欺天子,下惑世人!梁朝在江南,哪里来的西梁州?只有四平、四安、四镇、四征将军,哪里有节度使?”

姜抚又羞愧了,心理上失衡得厉害,过了数日郁结而死。

与史学家荆岩同样不相信姜抚之牛皮的还有诗人高适,他在这位活神仙回到宋州时同他见过一面,据周勋初先生《高适年谱》,其事在天宝七载(748),当时高适写过一首婉而多讽的《遇冲和先生》: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云霄,今来睹仪形。头戴鶡鸟冠,手摇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犹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抚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诗的前八句写这位大仙的光荣史,中间八句写亲眼所见的他回到故乡以后的仪形和作风;最后四句说自己同这位大人物作别的时候,冲和先生态度很亲切,抚背以示情谊,还亲自送出门外。诗人说,你不要看他如此平易近人,他可是直接同皇帝来往过的啊。

诗中没有直接揭露这位老先生的骗术,但揶揄的语气很明显:他的种种特异神奇全是“自云”如此;其人早年隐居不出的时候也许还真的在岩穴中修道养生,及至暴得大名以后,虽然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际已是一个世俗气息很浓厚的酒鬼了。

(责任编辑:堇苓蒹葭)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