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清代皇帝冬天是怎么取暖的?

2010-03-02 14:21
来源:奇趣网 作者:笑谈风声
紫禁城里的金枝玉叶恐怕很适应北京冬季的寒流侵袭,因此,基础的取暖设施就是必要的。那么,皇宫里有哪些取暖设备?


 

京的冬天干燥而寒冷,而紫禁城宏大的建筑群则在凛冽的寒风中更加的冰冷。最冷的时候,气温可以达到-20度左右, 可谓是滴水成冰。紫禁城里的金枝玉叶恐怕很适应北京冬季的寒流侵袭,因此,基础的取暖设施就是必要的。那么,皇宫里有哪些取暖设备?
 
一、地炕火道
 
帝后居住的宫殿,都设有东西暖阁。在暖阁的窗户外檐下面挖有1.5米左右深的地洞,洞内砌有砖炉,或将正在燃烧的火炉子放进去。暖阁内的地面下砌有纵横交 错的火道,洞内的火炉和地下的火道相通,可以使暖阁内的地面升温。每到冬季来临的时候,会有专门司炉的太监从坑洞中进入,将炉火点燃,炉内的热气顺着火道 迅速进入室内,使整间屋子变得暖和。而这种设有火道的宫殿,在殿后必然会有用来排烟的烟囱。
 
二、炉火取暖
 
清代的宫殿里还大量使用火炉。或称为火盆、熏笼。熏笼制作精美,用料考究,有景泰蓝的、铜镀金的,异常华美,弥足珍贵。熏笼形式各异,大小不等,大的重百余斤,小的却只有西瓜般大小,小巧而精致。皇室成员还有专门的手炉脚炉用来暖手暖脚。
 
熏笼、手炉及脚炉所用的燃料为木炭,是用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大兴等地的上好木材烧制而成的。做成炭以后,运到今西四东侧的红罗场,按尺寸 截成小段,装入红色的圆形荆筐里,再送入宫内备用。故名“红罗炭”。此炭乌黑发亮,质地优良,燃烧持久、火力旺盛,并且无味无烟,可谓炭中上品。
 
皇室成员数量庞大,人数众多,所用的木炭数量也是相当惊人。乾隆年间,每个月皇太后的木炭供应为120斤,皇后为110斤,皇妃、贵妃、公主、皇子递减。而据《宛署杂记》记载,明代万历十八年,仅一次殿试就用木炭1000多斤。
 
清代,专门管理皇家薪炭的机构叫惜薪司,衙署设在西安门内。另外,宫内还有3个机构,分别是蓺火处、柴炭处和烧炕处。
 
蓺火处是专门负责安装火炉运送柴炭的部门。设八品首领太监两名,太监50名。
 
柴炭处是负责柴炭的存储及发放的部门。设有首领太监2名,太监25名。
 
烧炕处,顾名思义当然专门是为皇家从事烧炕的部门了。也是有首领太监2名,太监25名。此外,各个宫殿都配有专门负责烧火盆的烧火太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航线开辟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紧密,清代宫廷的取暖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更新。康熙年间,玻璃传到了中国,于是玻璃代替了传统的窗户纸被安装在皇宫内的窗户上,在美观、透光性更强的同时,也一改窗纸漏风的缺陷,使宫殿内变得更加的暖和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