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中唐诗人李播轶事

2010-04-26 09:29
来源:文汇报 作者:顾农
中唐诗人李播(字子烈,789~?)当时诗名甚著,白居易称颂他“动笔诗传鲍谢风”(《寄李蕲州》),但其人之诗传世者甚少,《全唐诗》卷四九一仅录存其《见志》诗一首:“去岁买琴不

 

 
中唐诗人李播(字子烈,789~?)当时诗名甚著,白居易称颂他“动笔诗传鲍谢风”(《寄李蕲州》),但其人之诗传世者甚少,《全唐诗》卷四九一仅录存其《见志》诗一首:“去岁买琴不与价,今年沽酒未还钱。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态度不免无赖,诗尤近于打油,完全看不出有什么鲍(照)谢(灵运)之风。又《全唐诗》卷七七三有署名李播的一首五绝《见美人闻琴不听》:“洛浦风流雪,阳台朝暮情。闻琴不肯听,似妒卓文君。”不知道这诗的作者与当过蕲州刺史大排行十九的李播李子烈是否为同一人。此诗稍见情志,但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推崇的地方。白居易何以那样高度评价他的诗,实在难以理解。按白居易在自己的《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一诗中引用过李十九播《悼故妓》中的两句:“直应人世无风月,始是心中忘却时”,也同样未见得如何秀出。
 
李播名声很大而作品无多佳作尤少的奥妙,从《唐诗纪事》(卷四十七)的记载中可以得到一点线索,原来他把自己的一批作品全都送人了:
 
李播以郎中典蕲州,有李生携诗谒之。播曰:“此吾未第时行卷也!”李曰:“顷于京师书肆百钱得此,游江淮间二十余年矣。欲幸见惠!”播遂与之,因问何往,曰:“江陵谒卢尚书。”播曰:“公又错也,卢是某亲表。”李惭悚失次,进曰:“诚若郎中之言,与荆南表丈一时乞取。”再拜而出。
 
这位李生实在好玩,就拿着花百钱买来的诗卷在江湖上混了二十多年,最后碰上了原作者,这才露了馅儿;但他还要继续这样混下去,所以干脆向李播乞讨这一批作品的著作权,并厚颜无耻地要求刺史大人帮他掩盖事实真相,而李播态度很幽默,并没有与他计较。
 
由这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三点信息:
 
首先,唐代应试举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将自己的作品写成卷轴送给达官贵人、文坛先进以获得声誉,帮助自己考试成功,这是人们熟知的“纳卷”、“行卷”之风;从李播的故事里我们又得知,那些郑重其事送出去的卷轴,接受者未必保存,中晚唐时,举子投献的卷轴数量很大,接受者也难以保存那么多,一部分可能作为废纸烧掉,也有一部分被处理给“书肆”即当时兼卖各种文本的书店——通过这里进入流通领域。书肆应是唐代重要的媒体,诗歌和其他作品通过这一渠道得以传播,而有一些腐败分子也利用这里的资源窃取名利。
 
其二,唐人可以将自己的诗像其他礼品一样送人,同时也就有可能像其他财产一样被别人窃取。《全唐诗》里有同一首诗分列于不同作者名下的情况,除了误传以外,也应当考虑赠送和窃取的因素,当然一定要有确凿的根据,决不可冲进唐代制造冤假错案。
 
其三,最值得注意的是,李播将自己的优秀作品(行卷里当然抄写得意之作)送人以后,自己就两手空空了。这似乎说明他那些有“鲍谢风”的好作品均写于“未第时”,一旦功名到手官服加身,他再也不写诗或写不出什么好诗,敲门砖这时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就像现在有人一旦当了教授,就不再写论文,或只写垃圾论文,很滋润地躺在那里吃老本、享清福了。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