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海国记》的发现(2)
2011-02-17 10:38
第三,关于《海国记》原件的价值与意义,我是十分看重的。2010年8月11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我认为:《(〈浮生六记〉卷五)册
第三,关于《海国记》原件的价值与意义,我是十分看重的。2010年8月11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我认为:《(〈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原件,首先是清代书法家钱泳的手稿,艺术价值较高,可比作一块玉;又系出自古典文学名着沈复《浮生六记》的佚文,文学价值很高,进而可视为一块美玉;再者能广泛传递、宣传‘钓鱼台(岛)自古属于我中华’的重要历史信息,现实意义大,历史价值也高,更进一步谓之当代和氏璧,亦应该不为过。
也许有人会说,这部古籍的文物价值,无法与宋元孤本古籍相提并论;艺术价值,也不可能达到历代顶尖级书法家传世墨迹之地位;“钓鱼台(岛)自古属于我中华”的历史信息,其他文献中亦早有记载。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古代着名书法家手迹、传世经典佚文与“钓鱼台(岛)自古属于我中华”的重要历史信息,在一部古籍中三位一体,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样的历史文献,不是经常能被发现的,着名文献学家郑伟章先生见到原件时曾反复说:“不容易看到,大饱眼福了,赏阅前应该沐浴焚香。”我相信,读者也一定能有尽量高看这文献一眼的期望。
(责任编辑:妙云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