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16日,白崇禧受蒋介石的委托给在美国的李宗仁发电报,转告蒋介石对他进退的建议:要么马上返台仍代总统,要么辞去代总统由蒋介石复职。
结果,李宗仁既不辞职,又不返台,让蒋介石很是尴尬。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宣布“复行视事”。消息传到美国,李宗仁马上在纽约召开记者招待会,指责蒋介石“违宪”。弄得蒋介石很不舒服,便迁怒于白崇禧,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去台湾之后,白崇禧这位戎马一生的军人大权旁落,行动处处受到监视。他只能以“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的身份,一心一意从事回教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台湾回族教民的大家长,把大陆的回民文化带到了台湾。1960年,台北清真寺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举行落成典礼,成为了台湾回民及旅居台北的中东人士的精神文化中心。然而,坊间却有传言,说“白意图发展客家组织,再造势力”。
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1966年12月2日,身体一向强健的白崇禧突然死在卧室地板上,尸体周身发紫,睡衣和床单被撕得稀烂。床头还有半杯没有喝完的酒。是死于急病,还是被人暗害,至今仍是一个谜。
对于白崇禧去台,他的儿子、台湾着名作家白先勇有一番说法:“他(指白崇禧)其实很清楚自己去台湾的境遇不会很好,也有很多机会去香港去海外生活,但是最后他的选择就是‘要向历史交代'.到了台湾,蒋介石对他不满,那是他们的事情,他只做了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体味他当时的心境,也是一种悲壮。”
何应钦--活得悠然的“证婚人”
1949年何应钦到台后,虽说老蒋没有对他采用杯酒释兵权方式,却只给了“总统府战略顾问”等空衔,让其退出了权力圈。不过,何应钦也乐得其闲,除了借一些在日本的老关系,从事点台湾对日交流活动外,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何应钦,字敬之,生于1890年,贵州兴义人。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4年任黄埔军校战术总教官。自此,跟随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军界元老。
何应钦在台湾常主持一些与国民党军政历史相关的纪念活动,如1954年的中国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30周年校庆、1955年的棉湖战役30周年纪念会等等。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第一期毕业生编为两个教导团,何应钦为第一团团长,陈诚、胡宗南、桂永清、杜聿明、黄维等后来的国军高级将领,当时都是他的下级军官,有的甚至是普通士兵。1925年黄埔军东征,在棉湖战役中,何应钦率部击溃数倍于己的陈炯明部队,黄埔学生军一战成名,何应钦立下汗马功劳。后来,黄埔教导团也成为国民党中央军的前身。
何应钦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是作为中国陆军总司令在南京主持日本中国派遣军的投降仪式。他与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有师生之缘。不过作为战败者,冈村宁次只得面色羞愧双手颤抖地在自己学生面前签署了投降书。
晚年的何应钦特别喜欢打猎、摄影,不时也栽花养草。由于他名气大,说话幽默,风度儒雅,又经常被请去为新人证婚,着正装结领花出席人家婚宴,打打桥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