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国共两党80年代密商和谈为何抱憾中断?(2)

2011-04-23 10:51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佚名
蒋经国同意对等谈判 沈诚的 备忘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中共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87年3月,中共中央在对国是建议备忘录进行充分商议的基础上,邀


  蒋经国同意对等谈判

  沈诚的 “备忘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中共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87年3月,中共中央在对“国是建议备忘录”进行充分商议的基础上,邀请沈诚到北京晤谈。赴 京前,沈诚又一次去台湾向蒋经国请示。蒋经国表示:“目前阶段暂时还只能采取‘官民有别’政策,对纯粹民间之接触、交流,政府新的‘三不政策’是‘不鼓 励’、‘不支持’、‘不压制’。”这一积极表示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原先僵硬的“三不政策”。

3月14日,杨尚昆接见沈诚时询问蒋经国对 “国是建议备忘录”的反应。沈诚说:“经国先生对于两岸、两党问题,深信必定能够在理念认同下求得解决。因此,他希望在求实、求同原则下能够突破。所以, 他虽然看到我的‘国是建议备忘录’后,还没正面表示什么意见,从他那次找我的谈话中,略约可以看到还是认可的。”对此,杨尚昆说:“国共两党在历史上看 来,合则两利、国家兴旺,分则两败俱伤、国家衰败。经国先生秉承蒋老先生之民族大义,坚定一个中国政策,我们十分钦佩,希望国共两党能够第三次合作,共创 光明的前途。

在这次会谈中,沈诚要求中共方面拿出国共第三次合作的腹案,以便他向蒋经国“请示机宜”。杨尚昆提出中共中央关于谈判的 基本原则是:“第一,双方谈判主题: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因为今天以两个政府来谈,诸多不便,可能产生不对等的现象,你们可能有困难。而党对党谈起来 就灵活多了。所以我们还特别说明,党对党中还加以强调:(1)中央层次;(2)对等地位。这两点,以示对你党的尊重。第二,谈判主题:先谈合作,后谈统 一,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两岸人民能由互相交流而团结起来,而各取所长,共同合作,如利用台湾财源、科技、智慧等来配合大陆资源、人力、市场,共同振兴实业, 发展国家经济,慢慢再求政治上达成国家统一。”

沈诚对杨尚昆提出的和谈原则很满意,当晚便将这次谈话的内容报告蒋经国。两天后台北传来消息:蒋经国同意“两党对等谈判、中央层次”的模式。

蒋经国病重谈判搁浅

  尽管蒋经国同意两党谈判,但他对中国共产党仍抱有极强的戒心。蒋经国及国民党内不少人都对第三次国共合作持怀疑态度,在答复同意两党谈判的同时表示,“在技术上还希望正式有个具体表达”。

沈诚立即将此消息转达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几天后,邓小平亲自接见沈诚,在谈话中对蒋经国希望的技术上的“具体表达”作了完整的阐述,那就是“实行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问题”。

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经研究决定,以杨尚昆的名义致函蒋经国,并由沈诚秘密转至台湾,邀请国民党派代表到北京参加两党谈判。密函内容如下:经国先 生大鉴:近闻先生身体健康,不胜欣慰!沈君数次来访,道及先生于国家统一之设想,昆等印象良深。祖国统一,民族振兴,诚我中华民族之崇高愿望,亦历史赋予 国共两党之神圣使命。对此,我党主张通过两党平等谈判而谋其实现。今自沈君得悉先生高瞻远瞩,吾人深为赞叹!唯愿能早付诸实施,使统一大业能在你我这一代 人手中完成。为早日实现双方领导人的直接谈判计,昆谨代表中共中央邀请贵党派出负责代表进行初步协商。望早日决断,书不尽意,临颖神驰,伫候佳音。

密信由沈诚携至台北面交蒋经国。蒋经国在接密函之时满脸笑容地握住沈诚的手说:“则明弟,你辛苦了。”4月4日,蒋经国约见沈诚说:“我对于他们的来 函,已仔细看过,大致上他们还是有诚意的,至于在时机上,他们好像操之过急。”“党对党谈判是准确的,最重要的是大家认同大家的‘党中央’,能以‘中央层 次’对等谈判,才不使双方有尊卑的感觉”。“以后要谈判,也要在我们自己党内求得共识,因为党内一部分人还持反对态度,他们的理由是党对党谈,台湾人民会 不赞成。”并向沈诚表示“以后视形势发展,为了配合两岸关系,我们一定会在政府部门成立一个协调党政工作的机构来运作。”接到密函不久,蒋经国就取消了在 台湾实施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体制”。

1987年9月,沈诚又一次赴台北,探视久病不愈的蒋经国。病榻之上,蒋经国告诫沈诚:“我 正研究他们来的那封信的处理问题。信已给老夫人(宋美龄)看了,她表示好好研究一下再作决策。”沈诚乘机建议蒋经国给中共方面捎个信,然后再作具体规划。 蒋经国摇手拒绝:“今天的一切,主动在他们,我看回不回信在其次,重要的是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应如何开展。”并向沈诚透露自己正在考虑下一步赴大陆与中共谈 判的人选问题。

就在国民党方面就国共和谈即将派出正式代表之时,蒋经国突然病情恶化,于1988年1月13日去世。这位子承父业的政治强人的去世使秘密进行的两岸接触突然中断,两岸两党正式对等谈判的美好设想因此未能实现。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