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陷入绝境的蒋介石为何还不真心死守南京?(2)

2011-05-09 12:09
来源: 凤凰网历史 作者: 梅世雄 黄庆华
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表达了对蒋介石、汤恩伯的极大不满 蒋先生最不可恕的干预,便是他破坏了政府的江防计划,蒋先生原非将才,东北及徐蚌二役可


  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表达了对蒋介石、汤恩伯的极大不满——

  “蒋先生最不可恕的干预,便是他破坏了政府的江防计划,蒋先生原非将才,东北及徐蚌二役可说是他亲自指挥垮了的。当时我和白崇禧力争,徐蚌之战应本着‘守江必先守淮’的传统原则作战,而蒋不听,硬要在徐州四战之地与共军作战,卒至一败涂地。此次守江,虽属下策,但是我们空有强大的空军和数十艘军舰为共军所无,若善加利用,共军亦未必可以飞渡长江。无奈蒋先生无意守江,却要守上海一座死城。执行他这错误战略的,便是他最宠信而实际最脓包的汤恩伯。”

  “就在李宗仁指示南京卫戍总部制订防守南京的计划,并令国防部拨款构筑防御工事之时,汤恩伯已在秘密地将江宁要塞的大炮拆运上海。”84岁的南京市政协专员王楚英,当年是国民党52军副参谋长,“在南京孝陵卫的汤恩伯总部指挥所,经常控制着一二百辆卡车,准备随时离开,并没有死守南京的打算。”

  一支国民党起义部队,夺占国民党老巢南京

  尽管不打算死守,但南京毕竟是国都,一枪不放弃城而逃负面影响太坏。因此,国民党政府国防部还是作了精心的防御准备,就连汤恩伯也不敢怠慢。

  拥有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都,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称为“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蒋介石自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国民政府之后,便将南京定为国都。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曾迁都武汉和重庆,前后达8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将国都迁回南京。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占领,蒋介石政权在南京14年的建都史,也就此终结。

  “国民党对南京的防御部署分两个部分。”曾任国民党陆军总部办公室主任的王楚英回忆,第一部分是位于江北的南京外围“三浦”(浦口、浦镇、江浦)的防御;第二部分则是南京城防的部署。

  1954年经香港起义归国的王楚英说,为守住南京的北大门,汤恩伯将军纪涣散、战斗力差的96军从“三浦”撤走,改由嫡系的28军接防。

  “作为国民党末期还有一些战斗力的部队,28军在江浦县城及浦镇、浦口等地构筑明碉暗堡,挖外壕,架铁丝网,埋设地雷。”王楚英回忆,“他们又在沿江、沿公路一线及北面的大小山头筑起了重重防御阵地,准备与解放军进行最后的决战。”然而,早已日暮途穷的国民党军队,还是没有挡住人民解放军前进的步伐!

  历史,给了一支国民党起义部队——第8兵团35军,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渡江战役总前委把进攻‘三浦’和夺占南京的任务交给35军时,全军官兵欢呼雀跃。”76岁的徐法全本是9兵团27军侦察营的一名排长,进攻南京前夕,被上级配署给35军,执行侦察南京的任务。徐法全说,这个35军是由几个月之前在济南战役中起义的96军改编而成的,军长吴化文曾率部投降日军,抗战胜利后,又被改编为国民党军。

  投诚以来,这支部队基本没有参加过什么战斗,只是在淮海战役中担任了一些警戒任务。

  “这是一本活教材,为那些执迷不悟的国民党官兵指出光明前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跟在粟裕、唐亮等人身边,亲历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壮观场面的王辅一说,让一位国民党起义将领率领一支国民党起义部队,攻占国民党的首都,邓小平、陈毅、粟裕等人可谓用心良苦。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