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钩沉:为何蜀汉后主刘禅要不战而降献出成都城(2)

2011-05-13 09:00
来源:文史杂志 作者: 张少良
再读《演义》所写阿斗答司马昭问话一段,发现书上还有这么两句:昭及左右皆笑之。昭因此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原来阿斗真有见识,如果不让司马


  再读《演义》所写阿斗答司马昭问话一段,发现书上还有这么两句:“昭及左右皆笑之。昭因此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原来阿斗真有见识,如果不让司马昭“深喜诚实”,岂不早作了刀下冤鬼,早死8年,活不到65岁?后来的孟昶、李煜一干亡国降君的结局岂不是反面例证吗?同是割据一方的钱镠遗嘱子孙:“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其孙子弘俶举家入朝,和平统一。江浙避免了兵火,此后一直是富甲中国之区。钱氏的贡献,朝野钦敬。

  前人谴责阿斗“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要是阿斗真的带着成都的黎民百姓去“背城一战,同死社稷”,“血流满城”后,他倒是进了昭烈庙,在刘备左手边有一个座位,那么成都后人又将如何评论他呢?于是我想起了一首打油诗:

  西蜀偏安四十年,平庸阿斗任人专。

  孔明祎琬皆良相,怎说生儿不象贤?

  链接:

  (宋)太祖问罪江南,李后主(煜)用谋臣计,欲拒王师。法眼禅师观牡丹于大内,作偈讽曰:“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曳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后主不省,王师渡江。(《冷斋夜话》)

  徐铉归(宋)朝,太宗令往见李煜……后主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错杀了潘佑、李平!”铉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服药,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默记》)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