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明代官场马屁精解缙是如何被马屁同僚所害死?

2011-05-16 14:5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正好“太子漏子”朱高煦一直盯着政敌呢,于是“私觐太子”、“无人臣礼”便成为才子的死罪,朱棣把解缙扔进大牢那一刻,已经厌烦昔日宠物到了极点。最后查房时对牢头说出那句

 


解缙


  本文摘自《逆淘汰》,作者:程万军,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低调的冯道73岁无疾而终,而高调的解缙却只活了47岁,且是“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条奇怪的逆淘游戏规则。拍马者也优汰劣胜。

  解缙,一个明代奇才,一步步变成“高端马屁精”,但这位有才的马屁精,最后却还是被拍马无术的同僚“忌才”而死。

  朝堂上低调或高调的官员,与忠奸无关,不是低调的官员就是奸,高调的官员就是忠。在评价解缙这个人时,所谓“忠奸”及“名节”是个伪命题,在他身上根本不存在。后人有赞解缙: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对国家忠心耿耿,视个人生死于度外。这种高度评价,倘若解学士在天有灵,听了也定汗颜。建文之难中,这位奇才临阵脱逃、改换门庭的表现,实在配不上“名节”二字。

  所以,这里我们就事论事,不谈品质,只谈“才气”与“调门”之关系。

  就才而言,当时明朝[注: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初期三任皇帝的朝堂上,解缙之才首屈一指。否则,就不会有解缙版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出炉。当然,这个“才”主要指文才,并非治国安邦的经天纬地之才。然而,即便是文才,当时朝堂之上也没几个拿得出手的,在奴才与马屁精的群体中,才华横溢高调出击的解缙还是相当突出的。

  按庸俗政治学分析,解缙之死,一点也不冤。谁让你摆不正位置,参与皇帝继承人的斗争中?你自鸣得意的“好圣孙”、“启争也不可”之语,公开支持皇帝大儿子贬斥皇帝偏爱的二儿子,在暴君朱棣眼里,已经严重越位,预定死期。

  虽说解缙是越位而死,可是死得也有冤屈——他不是主动越位,上赶找朱棣掺乎皇位继承人这件事,而恰恰是朱棣主动找解缙“征求意见”。

  领导找你“征求意见”,其实是希望你“没意见”,这就是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朝堂上的毁人游戏。

  高调的才子太把皇帝的“仿真状”当真了,于是乎“善称之不容口”、“无顾忌”。他哪里晓得那只是“表面姿态”。才子高调发言是为了表现才,但是,朝堂上,有时却需要你装聋作哑,只需要奴不需要才。

  在领悟领导的实际需要上,解缙远不如前辈冯道聪明。五朝元老、不倒翁冯道虽庸才碌碌,但定位很准,调门很低,他把自己定位为“大勤务兵”,老奴不谈主子范畴的事,所以苟全性命七十余载。

  高调的解缙所恃之物,无非二者。一者才,二者宠。他因才受宠,因“调”失宠。在主人眼里,你首先是奴,然后方是才。你把奴才这两个字的位置掉了个个,就会遭到主人的厌恶和抛弃。在奴才与主人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受宠若昏的奴才,才会把什么“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的鬼话当真。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