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中国弓箭发展:古代军事重要武器,今消失于军事革命的地平线(4)

2009-04-11 16:4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蒙古部落在未被成吉思汗统一以前,一直处于原始氏族部落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转型期,所以初期蒙古战士所佩的弓箭大部分为自制。但是随着蒙元军东征

蒙古部落在未被成吉思汗统一以前,一直处于原始氏族部落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转型期,所以初期蒙古战士所佩的弓箭大部分为自制。但是随着蒙元军东征西讨,得到了大量的工匠和劳动力,弓弩的制造逐渐精良。蒙古铁骑发动的强劲旋风在征战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的过程中,把中国古代的制弓术传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将从被征服地区学到的制弓术容入到中国弓箭制造中,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弓箭的工艺水平。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军队使用的弓除了宋时使用的4种弓以外,还有开元弓、小梢弓、西番木弓3种。见于《武备志》的弩有神臂弓、蹶张弩、腰开弩、窝弩、双飞弩等。腰开弩是将一根有勾的带子系于腰后,张弩时将勾挂于弩弦上,然后身体向后倒,腿向前蹬,利用全身的力量将弩上弦。双飞弩是一种装在简易木架上的守城弩。窝弩是将弩弦上好后,挂上绊线藏于路旁,用于预防敌军偷营劫寨。

明中期以后,由于火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和鸟铳等先进火器的传入,将弩完全排挤出了战争舞台,但是由于当时火器射击速度过慢,所以并不能完全替代弓箭。著名的戚家军中所用之弩,已经只有用来防止敌军偷营劫寨的多连装窝弩“耕戈”,但弓箭仍然是长枪手随身的武器之一。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提到,为了适应南方多雨潮湿的环境,必须改进弓箭的型制:在弓箭外部用桦树皮包裹,在节处要用线捆扎,箭镞必须采用钢制。

随着明末政治统治的黑暗和军制的败坏,由努尔哈赤率领的建州女真迅速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建州女真为游猎部落,精于骑射,弓箭是每个战士必备的主战武器。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曾被箭射穿铁盔和锁子甲围领,受伤甚重,几次昏迷,足见弓箭杀伤力之强。

到了清朝,弓箭仅有一种型制,按等级的高低分为皇帝、亲王郡王、侍卫和职官兵丁用等;按用途分为打猎行围、检阅部队以及实战用。各种弓箭只在选材装饰上有区别,所配之箭计有41种之多。弩有4种,分别是如意弩、双机弩、双机贯凫神弩和射虎弩,但是未见实际使用的记录。这些弓弩虽然受到火器的强烈冲击,却仍然随着八旗兵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但是清中后期满清八旗因承平日久而迅速腐败,骑射之古风荡然无存,加之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的旧中国大门被打开了,中国官吏发现了更先进的火器,并很快用它们装备了自己的部队,像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团练武装中根本见不到弓箭的身影了。至此,伴随着中国军事发展走过漫长历史岁月的古弓弩终于像西山落日那样,不可挽回地消失在军事革命的地平线以下。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

相关文章:王守仁的军事谋略给企业管理者启示

     《三国演义》军事管理与企业创新的战略管理

精彩推荐:南山种豆:陶渊明

     唐之韵:韩孟诗派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