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

2010-05-13 16:21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罗新
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匈奴,任何一本中国通史上都会介绍匈奴。可是在专家学者看来,在有关匈奴的历史叙述中,疑问与困惑远远超过了明确与理解。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
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匈奴,任何一本中国通史上都会介绍匈奴。可是在专家学者看来,在有关匈奴的历史叙述中,疑问与困惑远远超过了明确与理解。至今我们还不清楚匈奴人是蒙古人种还是印欧人种,他们说什么语言,长什么样子。匈奴仅仅与秦汉王朝有接触,欧亚大陆上的其他古老文明甚至不知道匈奴的存在。匈奴的历史,未知的比已知的多。不过当作者带我们在蒙古高原的鄂尔浑河谷草原上,在大漠深处的漫漫戈壁、黄沙中,认真思索我们已有的有关匈奴历史知识中那些可疑的和似是而非的部分时,我们离匈奴的真相,已经越来越近。
 
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帝国是从匈奴开始的。从匈奴到蒙古,一千五百年间,无论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欧亚定居社会如中国、印度、波斯、地中海诸国、东欧和中欧诸国曾经如何强盛,但当他们面临草原游牧军队的铁骑时,都显得那样笨拙和孱弱。自古以来,站在定居文明立场上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也都绞尽脑汁想弄明白,为什么拥有高度文明和伟大传统的农业国家,竟如此经不起那些乍兴乍灭的草原政权的猝然一击?除了大肆渲染并极力夸张游牧军队的残忍和野蛮,难道就只能把定居文明的失败归因于定居文明自身的政治腐朽和王朝堕落吗?传统的历史学家无法解释这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困境。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匈奴的原因。现今有关匈奴的历史知识,存在着许多疑问、猜测和误解,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匈奴的西迁。东汉中期漠北的北匈奴被鲜卑击破之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似乎就再也没有以高级政治体的形式在中国史籍中出现,原北匈奴的力量中只在西域仍有零星出现。《后汉书》说“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已经指出了在北匈奴的政权破灭后,原匈奴民族被新的统治民族——鲜卑族所吸收的事实。但是,当18世纪中期的法国东方学家德经(Joseph Deguignes)得知中国历史上有个匈奴(Hsiung-nu)时,就立即联想到西方历史上的匈人(Huns),二者名称上的近似使他相信匈人就是西迁后的匈奴。他的联想经著名历史学家吉本(Edward Gibbon)写入《罗马帝国衰亡史》后,竟成为一种流行观点。然而,从北匈奴破灭到匈人出现在拜占廷的东方诸省,其间有二百多年的年代学上的断裂。为弥补这种断裂,西方一些学者把许多不相干的历史事实联系到一起,为匈奴西迁编织了年代上的和空间上的迁徙历史。当然,这些编织大都是牵强附会、缺乏可靠依据的,早就被现代学者所否定,除非出现进一步的证据。把匈奴与匈人联系起来的尝试不属于历史学家的工作,这在当今的欧亚学中几乎已经成为共识。有趣的是,在中国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说法信为确论,津津乐道。这个现象本身,足以说明匈奴历史中存在着许多非历史的内容。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
但要正确解读匈奴的历史也非一件易事,因为匈奴人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文字资料。匈奴不像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那样有自己的文字,记录匈奴历史的文献资料全都是由对匈奴持敌对态度的汉朝官员用汉文写下来的。汉文史料提供了描摹匈奴历史轮廓几乎惟一的依据,而教科书中有关匈奴的叙述都来自这些依据。汉文史料以可靠性高而著称,但关于匈奴民族和匈奴国家的起源、发展、衰落与去向,仍然存在着大片大片的空白。匈奴不像突厥那样与中国文明圈以外的波斯文明和罗马文明发生深刻碰撞,也没有像突厥那样,由突厥人自己、也由周边的定居文明国家(如唐朝和波斯)留下了许多反映突厥人相貌的雕塑和绘画。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