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浅谈中国古代的体育制度(2)

2010-05-28 09:49
来源:科学之友 作者:崔乐泉
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由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使各种体育形式竞放异彩。无论是武艺、球戏、保健养生,还是围棋、水戏等都初步定型,而且这个时
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由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使各种体育形式竞放异彩。无论是武艺、球戏、保健养生,还是围棋、水戏等都初步定型,而且这个时期妇女的体育活动较为兴盛。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传统体育文化也开始传播海外,为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宋元年间,由于军事斗争剧烈,军事教育和训练得到加强,形成了以骑射为中心的武艺训练体制。与此相关的相扑、射箭、马球、长跑和水上活动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封建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的迅速兴起,使体育知识和蹴鞠、角觝、游泳、技巧、棋类以及保健养生活动日益普及。
 
到了明清时期,除个别项目如球戏等渐形衰落外,多数项目都有明显提高,规则也较之前更为完善。由于社会练武之风大盛,武术活动渐成体系,不同流派纷纷兴起。蒙古式摔跤以及骑射、田猎、滑冰、围棋等活动亦深为人们喜爱,技巧技能明显提高。所以明清时期成为了中国古代民间体育活动大荟萃的时代。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除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国古代体育还包括了在历史长河中由许多其他民族传人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展的体育活动。这种融合性使得中国古代体育具有解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并不利于带有强烈对抗与刺激色彩的竞技运动充分发展。因此,原始的朴素和谐及中和融通的精神,决定了中国古代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强烈,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更注重礼仪和实用性。比如传统的体育项目射箭中的“射礼”,它不仅是一种比较规范化的射箭竞技运动,也是周代统治者进行礼仪道德教育的形式,而且还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同时中国古代体育中有诸多项目是以适应战争需要的练武强兵为目的的,如田径、射箭类运动形式等,多与军事训练有着密切关系。
 
体育活动与文娱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体育的又一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最初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体育活动,其娱乐性也越来越强。尤其是春秋战国以后,某些体育项目逐渐冲破“礼仪”的束缚,出现了娱乐化的趋势。许多富有表演性、游戏性、趣味性和艺术观赏性的项目大量涌现,而这一发展势头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像蹴鞠就包括有表演性和竞赛性两种形式。表演性的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踢控球技巧的表演,在汉画像石等文物资料中,它多是以“蹴鞠舞”的形式出现,其娱乐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以思维与智慧为特征的古代棋类活动及节令民俗中的某些消闲体育活动,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活动方式上讲,也都是古代传统体育之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再如武艺中的诸多器械演练,这种演练多是以舞的形式表现,所谓“剑舞”、“刀舞”、“戟舞”等即是指此而言。而作为一种娱乐艺术,其在民间的表演与传播,为古代武艺向中华武术的脱胎演化起了很大作用,推动了后来武术的重要分支——民间武术的繁荣和发展。唐宋以后,渐趋成熟的古代武术所显示出的造型美、体态美、节奏美、和谐美、意境美等,更充分地展现了其表演性的独特魅力。
 
华夏民族长期形成的清静淡泊、顺乎自然的性格,和谐共处、融合化一、贯通一体的理想及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务实精神,还导致了采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达到祛病延年目的的活动——养生保健术的产生,它一并被纳入古代体育中,显示了中国古代体育的第三个特色——保健特色。养生保健术在古代传统体育活动中,与古代思想文化的结合最为密切,是东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数千年来,中华传统的养生保健理论一直成为人们从事体育活动,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的指导思想。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异于西方古代体育的一个显著特色。
 
纵观中国数千年来的体育文化发展史,其源流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方式方法之完备,开展之广泛,堪称举世无匹。体育历史发展证明,中华民族创造和积累的丰富而优秀的古代体育文化,是奉献给全人类的一块瑰宝,是支撑世界体育辉煌殿堂的一个重要支柱。而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尽千年的兴衰沉浮,仍然保持着蓬勃的朝气,与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给这个古老的民族不断注入青春的活力不无关系。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