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诸葛亮不应该入围千古名相之列(2)

2011-03-08 09:38
来源:凤凰网 作者:王宇
最经典的一次就是七擒孟获。当时诸葛亮是想攻其心,让孟获心甘情愿地投降。捉住孟获一次,就问他服不服,只要孟获说不服,不管自己再怎么不高兴都


  最经典的一次就是“七擒孟获”。当时诸葛亮是想攻其心,让孟获心甘情愿地投降。捉住孟获一次,就问他服不服,只要孟获说不服,不管自己再怎么不高兴都会放了他。这简直是固执,不能随机应变。哪一个名相能做出这等事情?从古至今,除了诸葛亮以外没有第二个了。


  当时,第一次与南国打的时候,孟获派他的两位将军出战,两位将军被擒之后就因为被诸葛亮放了而感激他,愿意当内幕。当第四次擒孟获时,他的手下也不愿意随他打了,只不过碍于他是南王不得不服从。


  按理来说,最后一次诸葛亮抓住孟获时就应该把孟获给杀了,因为他的有些手下都服了,他只是被逼无奈而已。可是,诸葛亮却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又一次地损兵折将,死了不少人。从这一点看来,诸葛亮与他的丞相身份是不符的,有点名不副实的味道。


  2,会用人才


  诸葛亮不善于识别人才。有人以为,人才厉害;其实不然,真正厉害的是善于使用人才的人。这就是刘备为什么能得到地盘的真正原因。刘备没有什么其他的大本事,但是非常善于用人,刘备的祖宗刘邦在这点上做得最好。他是一个流氓,但他知人善用,韩信、萧何、张良都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作用。反观诸葛亮,作为一个国家和军队的实际统帅,他不能做到这一点;相反他是事必躬亲,整天累个半死。


  领导即便再厉害,也没有三头六臂,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全理清楚、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非常恰当;即便是这样,他也终有老去的一天。而诸葛亮经常亲自审阅簿书。公元223年,主簿杨颙直接劝谏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体序,上下不可互相侵犯权力。如今先生掌理朝政,亲自阅审簿书,流汗终日,难道不觉得辛苦吗?”诸葛亮感谢他的提醒,后来杨颙死了,诸葛亮哭了三天。


  其实,诸葛亮应该大胆使用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得到充分的磨练,才是实施战略的关键性问题。用什么样的机构去实施、配备?哪些人员去完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确保战略?可持续进行的措施有哪些?这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丞相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是母亲,把下属当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不让他们冒险,怕他们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只让他们走自己铺过的路,不让他们自己去磨练、去为自己铺路走,从此埋没了他们的才能。再者自己看好的,或者是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职位,因此在择优的时候,要懂得去掉不适合的人选;而身为一国之相的诸葛亮在这方面更是失误连连。


  连捧诸葛亮不遗余力的《三国演义》都会露出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话来。何也?诸葛亮一生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不注重培养人才,结果造成了蜀国后期处于人才严重不足的境地,这一点确是诸葛亮的一大失误。虽然他本人是雄才大略,但是并没有为蜀国培养几个有用的人才,“五虎上将”也只不过是历史罢了。自此后,没有可用之人了。


  诸葛亮不明白,其实栽培人才是领袖最重要的工作。此外,诸葛亮还不善栽培人才。诸葛亮掌权二十七年,特别是在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不管朝中政事大小都交由诸葛亮判决。然而二十多年中,诸葛亮并不能栽培出蜀国的人才来。蜀国人才凋零是很明显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主将仍然是老将赵云、黄忠等。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