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袁世凯如何与民主共和背道而驰?

2011-03-16 14:28
来源:凤凰网 作者:佚名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悍然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员议员资格,这样,国会议员人数不足法定开会人数的三分之二,国会无法召开会议,也就名存实亡了。

  尽管一直以来,袁世凯在做皇帝的路上一直走得坎坎坷坷,不仅有革命党人武力倒袁,更有民间白朗之类的起义军一直在添麻烦。但此时的袁世凯已经慢慢地收拾了所有不服气的武装力量,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东风就是需要身在北京中枢之地的政客们在政治上予以配合。事实上,在袁世凯看来,曾经被他玩弄于股掌间的国会已经不再是他得心应手的工具了,既然国会已经使他“合法”地成为了正式的大总统,那么这个工具的作用已经完成了。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悍然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员议员资格,这样,国会议员人数不足法定开会人数的三分之二,国会无法召开会议,也就名存实亡了。


  那么政府方面由熊希龄等人拼凑的“名流内阁”,也就只好下台,进步党的梁启超、张謇从此也与袁世凯分道扬镳。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用他规定组成的政治会议取代了国会,5月1号,他废除了孙中山领导制订的《临时约法》,颁布了袁氏《中华民国约法》,并且按照袁氏的《大总统选举法》,袁世凯事实上成为了终身大总统,而且有权子孙世袭。与此同时,袁世凯还撤销了国务院,建立了相当于清廷军机处的政事堂,至此,袁世凯已经彻底与民主共和背道而驰了。


  尽管如此,袁世凯还不满足这种相当于皇帝的总统职位,他曾经位极人臣,但是那怎么比得了在金銮殿里俯视着苍生来得惬意呢,袁世凯一心要当真正的皇帝,当时有个着名的文人,也就是杨度,此君真正是完全摸透了袁世凯的心思,1915年4月杨度写了一篇鼓吹帝制的大块文章《君宪救国论》呈献给袁世凯。袁世凯如获至宝,一方面题写“旷代逸才”的横幅,赏赐给了杨度,另一方面安排付印,广为散发,当然这位杨度先生在后来的历史上多有出现,而且对中国革命也有贡献,这是后话了。除了中国人以外,袁世凯的智囊里面还有个美国人,他是个宪法顾问,叫古德诺,他也按照袁世凯的要求写了一篇鼓吹中国适用帝制的文章《共和与君主论》,8月3日发表在袁氏政府的机关报《亚细亚日报》上,连日本、英国的重要报纸都先后转载了这篇文章。

(责任编辑:妙云仁波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