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障碍极大,绝不容易操作。武帝早就有意为太子迎娶大臣卫瓘的女儿,卫家的人以美貌着称,成语“看杀卫玠”的主人公卫玠,即卫瓘的儿子。男的尚且倾倒世人,女的自然更不必说。
荀勖是有名的智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知他用什么办法,先说服了司马炎的杨皇后,让皇后向司马炎说这事。
司马炎起初坚决不同意。贾充老婆郭槐妒忌凶悍,名声实在太恶劣了。贾充儿子贾黎民三岁时,乳母抱着他在大门口玩耍,正好贾充下班回家,儿子看到老爹回来,对着他嬉笑,贾充便走过来抚摸他。郭槐远远看到,以为贾充去抚摸乳母,妒恨难忍,令人用鞭子把乳母活活打死。贾黎民恋念乳母,竟发病死去。后来他们又生了个男孩,同样情节的悲剧再次发生,贾充用手抚摸孩子的头,又被郭槐怀疑,这个乳母又被鞭杀,“儿亦思慕而死”.贾充在外面敢杀皇帝,能率三军,可怜在家却毫无办法,竟闹得一个儿子也没落着。
晋武帝听说是贾家女儿,不能不大摇其头:
“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也许晋朝君臣都有“惧内”之风,杨皇后“固请”,荀勖、荀顗又“并称充女之贤”,最终晋武帝竟然答应了这门婚事。
不过,最初确定的太子妃人选并不是贾南风,而是她的妹妹贾午。那年司马衷13岁,贾午12岁,年龄比较合适,但贾家的闺女实在太“短小”,12岁的贾午撑不起结婚礼服,只好让15岁的贾南风“充数”。
因为要为太子完婚,贾充如愿留在京师洛阳,仍官居原职。贾南风比太子大两岁,又“妒忌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其他女人再难接近太子了。
贾南风多“权诈”,智商够使,后来晋武帝几次测试太子智商,都是她想法蒙混过关,当初杨皇后坚决要娶贾家女儿为媳妇,大概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但贾南风很快就显现出她的家世门风,所作所为,跟她母亲相似。太子的一个侍妾怀了孕,她竟然拿一把戟朝人家肚子上掷过去,结果“子随刃堕地”.晋武帝听说此事,“大怒”,当即就想废了她,让她搬到金墉城去。此时贾充已死,他“一个战壕”的铁哥们再次出面帮忙,“妒是妇人之情耳,长自当差。愿陛下察之”.皇后也出面说情:“陛下忘贾公闾乎?”荀勖更是“深救之”,“故得不废”.后来司马衷即位,贾南风自然成为皇后,她“暴戾日甚”,“酷虐”的本性,疯狂爆发,给天下苍生带来深重的灾难。
弄权激起“八王之乱”
洛阳古墓博物馆里,西晋大司农裴诋墓十分引人注意。这座墓分主室、侧室、耳室,分别安葬着裴家三代四口人,主室里葬的是太夫人,侧室是裴诋夫妇,耳室则是裴诋的女儿。据墓志记载,这一家四口同时死于晋惠帝元康三年(公元293年).一家三代人同时死去,十分罕见,而此时正当“八王之乱”初期,据专家推测,他们的死,极可能与那场动乱有关。
公元293年,三国一统刚刚13年,天下就战火四起,灾难深重。中国历史上的这次劫难,贾南风难辞其咎。
惠帝即位之初,贾南风并没有得势。当时皇太后父亲杨骏受遗诏执掌朝政,他对凶悍狡诈的贾南风颇为忌惮,对她严加防范,使她无隙可乘。